1987年4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將以慢性持久或反覆發作的腦力和體力疲勞為主要特徵的徵候群正式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徵(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該疾病是現代高效快節奏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組以長期極度疲勞(包括體力疲勞和腦力疲勞)為主要突出表現的全身性症候群。並可伴有頭暈、頭痛、失眠、健忘、低熱、肌肉、關節疼痛和多種神經精神症狀。其基本特徵為長時間極度疲勞、休息後不能緩解、理化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其病因尚不明確,本病多發於20~50歲,與長期過度勞累(包括腦力和體力)、飲食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過大等精神環境因素以及應激等造成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循環、運動等系統的功能紊亂關係密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CFS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據統計,我國患病人數中,女性約為男性的4倍。且CFS的發病具有職業及年齡特點,白領階層、高校教師、醫護人員等為高發人群。社會應激因素、病毒感染、心理、家庭遺傳因素等為CFS主要危險因素。作為心身疾病的臨床前狀態,CFS已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長期慢性疲勞究竟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1、體能體態危害:
長期慢性疲勞狀態,使身體整體肌力不足,身體協調性下降。以致在從事或完成某些消耗體力較大及動作細膩、精巧的工作,患者深感力不從心。體態方面,則會使人過早地衰老。可使患者面色無華,脫髮斷髮,皺紋早現,面肌鬆弛;有的還可出現面部色斑。明顯呈現出未老先衰之徵象。
2、生理系統危害:
長期慢性疲勞可使人體免疫體統功能失調,削弱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加罹患疾病的機會。同時慢性疲勞會影響循環、神經、消化、生殖等多個系統的正常功能。出現心悸、血壓不穩定(偏高或偏低)、“腦疲勞症狀”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頭腦不清爽,反應遲鈍,頭暈頭痛。常可進一步影響睡眠,出現失眠(入睡困難,或睡眠不深,中間早醒等)多夢、夜驚等。對於女性來說,還會出現月經不調(時間提前或錯後,經期延長,出血量過多或過少等)、性冷淡等。對男性而言,則多數表現為遺精、陽痿、早洩、性慾減退等。如果不能及時調治,很可能有引發不孕或不育的發生。
3、心理系統危害:
幾乎每個慢性疲勞患者都有情緒低落、抑鬱焦慮、過度緊張、心煩易怒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而已有的研究也顯示:心理、社會因素導致的精神應激與CFS關係尤為密切。由於情緒受到影響,進一步也會導致意志的受損。致使多數表現出意志薄弱,做事不果斷,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缺乏信心,效率降低。有時可能對自己缺乏信心,受到一些不良刺激,不能自己解脫、自我調整,以致負擔沉重,消極自卑,放任自流,失掉控制能力。
可見,對待慢性疲勞如不及時進行干預和自我進行調理,仍然長期處於超負荷的運轉,透支健康,將成為引發眾多生理、心理疾病的導火線。
中醫認為基本病機為氣血虧虛、諸邪內生,涉及肝脾腎三髒的功能失調。在中醫治療上注重補益氣血、調暢氣機,平衡陰陽以達標本同治的作用,中藥治療慢性疲勞,藥物依賴性小,副作用少,療效明確可靠。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中藥在改善慢性疲勞方面確實有確切的藥理作用。如:黃芪和葛根有強心和擴血管的作用,能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態。丹參活血化瘀,改善心臟免疫及抗腫瘤作用,仙靈脾和黃芪均有對機體免疫功能調節的作用。石菖蒲具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提高學習記憶能力,增加去甲腎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減少5一羥色胺及增加腦內蛋白質和核酸的含量。
由於社會應激因素所導致的情緒障礙在“慢性疲勞”發生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醫認為,情志不遂、七情內傷也是該疾病變化發展的主要病因。早在《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就已提出“五音-五行-五志”的理論,並且運用五行音樂療法早期防治情志疾病。“宮、商、角、徵、羽”是古代的五聲音節,分別對應現代音階的“12356”,中醫五行理論將五臟、五志、五音緊密相連,五音與五臟共鳴,五音內動五臟,五臟外應五音。通過五行音樂治療,能調節人體各個臟器的機能,使人體各個生理系統功能趨於協調,很好地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急躁易怒的情緒狀態。另外,中醫五行音樂可根據慢性疲勞患者的不同中醫證型辨證選曲,具有個性化和辨證論治的治療特色,操作簡便易行,患者依存性好。
在中藥調理和中醫五行音樂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醫針灸理療、中醫推拿緩解經絡、肌肉疲勞症狀,再予以中醫心理疏導及中醫飲食起居調攝,給予患者正確的生活方式指導,大多數患者能在治療1~3個療程後緩解軀體及心理疲勞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