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無功能腺瘤(NFPA)約佔垂體腺瘤總數的30%,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垂體良性腫瘤。很多偶然發現的NFPA完全不引起臨床症狀,所以並不需要治療。需要治療的NFPA通常體積都比較大,可能導致視神經的壓迫及垂體內分泌功能的異常。一部分NFPA具有侵襲性,能破壞其周圍的結構,造成更大的損害。對NFPA的治療必須遵循個體化、規範化的原則。目前,對NFPA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本文就目前對NFPA治療的研究和臨床經驗予以綜述。
藥物治療的進展
1、多巴胺受體及藥物治療
垂體腺瘤表面多具有多巴胺2型受體(Dopamine 2 Receptor,D2R),為多巴胺激動劑(Dopamine agonist,DA)提供了治療的靶點。目前,DA主要有溴隱亭(BRC)、卡麥角林(CAB)和諾果林等,對垂體泌乳素瘤(PRL)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用SPECT技術對不同病理類型垂體腺瘤的D2R進行放射性核素分析顯示:NFPA細胞表面也有D2R,但較PRL少。Herder等通過核素顯像分析,發現NFPA細胞表面的D2R數量與對諾果林的敏感程度有顯著的相關關係。Pivolleno等發現D2R有長鏈(D2L)、短鏈(D2S)兩種異構體,在NFPA的表達率分別為50%和17%,兩者同時表達的佔33%。其中,D2S的表達與NFPA對麥角卡林的敏感性有著較為明顯的相關關係。Greenman等對33例NFPA術後殘留腫瘤患者進行了DA治療,發現其中11例腫瘤體積縮小,5例體積不變,7例體積增大。但是,上述研究的病例數較少,DA的療效尚缺乏有力的證據。
2、生長抑素受體及藥物治療
生長抑素受體(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在各種垂體腺瘤細胞中都有表達,為奧曲肽(Octreotide)、蘭瑞肽(Lanreotide)等生長抑素類似物提供了重要的治療靶點。奧曲肽、蘭瑞肽對SSTR2和SSTR5親和力最高,對SSTR3親和力最低。在NFPA細胞中,SSTR3和SSTR2的表達量最高,SSTR1、SSTR4、SSTR5的表達量較低。Pawlikowski等發現,無選擇性的及SSTR2/3選擇性的生長抑素能夠顯著減低NFPA細胞中CgA和α-亞基的水平,從而進一步增加SSTR5的表達量。Padova等發現,在NFPA體外培養細胞中,SSTR2、SSTR5的表達量與細胞的活力有正相關的關係。Pasireotide(SOM230)是一種針對SSTR1/2/3/5的生長抑素類似物, Zetalli等指出:該藥能夠顯著降低NFPA細胞的活力,而這種作用是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來實現的。
等通過研究表明,SSTR5和D2R能夠通過異多聚化形成新的受體,對各自的功能起到強化作用。因此,許多研究正在關注同時針對多個受體的藥物治療。BIM-23A760是一種同時對SSTR2和D2R有高親和力的藥物。Florio等對38份NFPA細胞使用該藥,發現其中23份細胞的胸腺嘧啶的攝取被顯著抑制,從而降低細胞的存活力。但是,與卡麥角林(CAB)相比,BIM-23A760的細胞生長抑制作用並沒有明顯差別。Anderson等對10例NFPA患者用了大劑量的奧曲肽和卡麥角林的聯合用藥:奧曲肽200μg/Tid,卡麥角林0.5mg/Qd。半年之後,7例患者腫瘤體積有了>10%的縮小,6例患者的激素水平有了明顯下降。但是,目前仍缺少聯合用藥的隨機對照和分層試驗。
3、葉酸受體和藥物治療
葉酸受體(folate receptor,FR),又稱為葉酸結合蛋白(folate-binding proteins,FBP),在正常組織中不表達或極低表達,而在一些上皮來源腫瘤組織中特異性高表達。它至少包括四種異構體:α、β、γ/γ’和δ。Evans等通過基因芯片、免疫組化染色及Western雜交等技術均發現:FRα在不同病理類型的垂體腺瘤中是有差異性表達的,在NFPA中高表達,在分泌功能的垂體腺瘤(PRL、ACTH、GH)中低表達或不表達。Evans等在隨後的實驗中發現:FRα的表達量與鼠alphaT3-1細胞(NFPA)的生長速率、有絲分裂速率呈正相關,用FRα變異基因轉染該細胞系可以起到明顯相反的作用。這些結果說明,FRα的過表達對NFPA細胞的增殖起到了重要作用。腫瘤細胞表面的葉酸受體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靶點,為某些腫瘤(如卵巢癌、肺癌、乳腺癌等)的靶向化療、核素顯像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用葉酸類似物治療NFPA也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4、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TMZ)是一種有細胞毒性的烷化劑,能使DNA鳥嘌呤O-6位點甲基化,還能抑制腫瘤組織的血管生成。MGMT是一種DNA修復酶,能夠使O-6位點脫甲基化,從而逆轉TMZ的作用,使腫瘤細胞對TMZ產生耐藥性。TMZ在膠質瘤和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近期也逐漸用於垂體腺瘤,尤其是侵襲性腺瘤及垂體癌的治療。Hagen等對1例垂體癌及2例侵襲性垂體腺瘤(分別為PRL和NFPA)運用了TMZ治療(150-250mg/M2體表面積,每次連續服藥5天,間隔23天)。結果顯示,三例患者的腫瘤均有明顯縮小,激素水平也趨於正常。而且,這三例患者的MGMT均是不表達或低表達的。Widhalm等分析了24例侵襲性、複發性的NFPA,發現MGMT(-)的比例為50%,該比例高於一般人群(24%)。該研究提示侵襲性、複發性的NFPA可能適合以TMZ治療。Kovacs等分析了2例高侵襲性的泌乳素瘤和ACTH瘤,發現不表達MGMT的腫瘤對TMZ的反應較為滿意。另外,還有許多用TMZ對各種病理類型的侵襲性垂體腺瘤進行治療的個例報導,均表明TMZ能夠顯著控制腫瘤的生長,穩定激素水平,而這種作用依賴MGMT的不表達或低表達。
手術的革新(內鏡技術在垂體腺瘤手術中的應用)
目前治療垂體無功能腺瘤最常用的方式為顯微鏡下經鼻蝶腺瘤切除術。近年來,內鏡下經鼻蝶手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其療效也得到廣泛的肯定。國內凌峰等總結了66例內鏡下經鼻蝶垂體腺瘤手術的病例,發現該手術較安全,併發症較少,尤其適用於微小腺瘤和侷限於鞍內和蝶竇的垂體腺瘤。劉海生、張亞卓等分別總結了100例和678例內鏡下垂體瘤手術的病例,得到了類似的結論。Rudnik等將20例垂體瘤內鏡手術病例與傳統垂體手術病例對比,發現內鏡手術具備手術時間短、視野清楚、術後疼痛較少等優點,尤其適合於復發及殘餘垂體腺瘤的治療。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完善,相信內鏡下經鼻蝶腺瘤切除術將更多地應用於臨床。
對垂體無功能腺瘤的放射治療
伽瑪刀在垂體無功能腺瘤的治療中有廣泛運用,尤其對於術後殘餘腺瘤和復發腺瘤。王美華等隨訪了255例伽瑪刀治療後的NFPA患者,肯定了伽瑪刀在NFPA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並且發現對於開顱術後腫瘤殘餘和復發的患者,伽瑪刀併發症少,優於常規放療。劉阿力等通過總結82例累及視路的NFPA病例,發現了3例治療後腫瘤增大的情況,提示對於視路受壓明顯的NFPA應該慎重選擇伽瑪刀治療。徐波濤等總結了109例垂體微腺瘤的伽瑪刀治療情況,得到了滿意的結果。Hoybye等對23例術後殘餘或復發的NFPA患者進行了伽瑪刀治療,發現療效顯著且幾乎沒有副作用,並且GH替代治療並不會削弱伽瑪刀的腫瘤殺傷作用。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垂體無功能腺瘤的治療會出現許多新的選擇。個體化、規範化的原則將是衡量這些選擇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