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0 12:53

  在臨床上,垂體腺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0~15%,而在隨機屍檢中垂體腺瘤的發生率則高達3~ 24%。目前垂體腺瘤的分子發病機制仍然不明,一般認為垂體腺瘤是由於單個變異的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而形成的,是單克隆起源的,單個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後,多種促進因素促使該單克隆細胞擴增。近年來有關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如下:

  不同類型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及藥物治療策略

  1、垂體泌乳素腺瘤

  在國外的文獻中,應用多巴胺激動劑進行藥物治療是其主要的一級治療方法,用於治療PRL瘤的藥物主要有溴隱停(Bromocriptine)、培高利特(Pergolide)、高利特(Quinagolide)、卡麥角林(Cabergoline)等多巴胺激動劑。前三種藥物均為短效藥物,每日應用1~2次,卡角麥林為長效藥物,每週1~2次。上述藥物不僅降低血清PRL水平,還能使泌乳素瘤體積縮小。多巴胺激動劑可使75.6%~92%的泌乳素微腺瘤患者血清PRL顯著降低和腫瘤體積顯著縮小。多巴胺激動劑的副作用發生率約為4.5%~10%,最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體位性低血壓、頭痛、鼻腔不通氣和便秘等。文獻報道中以卡角麥林的副作用最小和治療效果最好,部分對溴隱停治療無效的泌乳素瘤患者應用卡角麥林治療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多巴胺激動劑只是與細胞膜的D2受體結合後在mRNA水平阻斷PRL基因的轉錄,並使泌乳素瘤細胞胞漿結構減少,尤其是使粗麵內質網顯著縮小,而粗麵內質網是激素合成和Golgi體的部位,泌乳素瘤細胞萎縮後由於細胞外空間擴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鈣化、澱粉蛋白沉澱、血管周圍和組織間隙的纖維化,而這些病理上的變化可能會增加日後手術切除的難度。因此多巴胺激動劑還不能根治泌乳素瘤,不能完全殺死腫瘤細胞,所以患者可能需要終身服藥,一般認為最少需要用藥5~6年,然後再逐漸停藥觀察,定期監測血清PRL水平,如果血PRL再次升高,則需繼續恢復使用既往藥物。在選用多巴胺激動劑作為泌乳素瘤一級治療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治療費用和患者是否要求懷孕等因素。在上述多巴胺激動劑中,培高利特最便宜,而卡角麥林最昂貴。對於要求懷孕者,宜選擇溴隱停,因為目前對溴隱停的治療經驗較多,大宗病例的統計資料顯示妊娠早期使用溴隱停不會增加嬰兒先天缺陷的發生率。

  對於少數藥物治療無效的泌乳素瘤則需要採用手術治療和/或放射治療。對於巨大泌乳素瘤引起視力嚴重障礙者往往需要手術治療,切除腫瘤和解除對視神經的壓迫以挽救視力。對於垂體泌乳素微腺瘤和非侵襲性泌乳素大腺瘤,經蝶手術治療可以獲得和藥物治療一樣的治療效果,並能獲得治癒。但是對於侵襲性垂體泌乳素瘤,單純手術或藥物治療均難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往往需要採用手術、藥物和/或放射治療的綜合治療方法。

  2、腺瘤/庫欣病

  通過檢測血F、ACTH、24小時UFC及大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實驗、過夜地塞米松抑制試驗、血漿皮質醇晝夜節律等內分泌檢查,並行垂體MRI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需要強調的是上述各種內分泌學檢查方法都沒有百分百的特異性,而MRI檢查的敏感性也只有60~70%,必要時需要採用垂體動態MRI增強檢查和有創性巖下竇靜脈取血檢測ACTH以進一步明確診斷,結合後兩者術前對ACTH腺瘤的確診率可提高到接近100%。

  對於ACTH腺瘤,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經蝶手術治療的有效率為70~80%,手術後腫瘤複發率為15~20%。對於經蝶手術後ACTH仍持續過高者,目前尚無有效的長期藥物治療方案。針對腎上腺皮質的藥物如抑制皮質醇分泌的藥物酮康唑等僅限於臨時性的治療,因為其副作用較大。目前手術治療以外僅有的輔助治療方法是放射治療和/或雙側腎上腺切除術。文獻報道,通過檢測術後早期清晨血皮質醇水平和過夜低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以判斷庫欣病經蝶手術後的預後。Chen等報道術後血F<3μg/dl、且過夜地塞米松抑制試驗能抑制者術後5年緩解率可達93%。

  3、生長激素腺瘤

  生長激素腺瘤在成人表現為肢端肥大症,在兒童則表現為巨人症,通過檢測血GH和MRI檢查可以確診,生長激素口服葡萄糖抑制試驗(OGTT)和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I)水平亦為有價值的輔助檢查。晝夜血清IGF-I水平相當穩定,抽血檢查IGF-I前無需禁食,被認為是診斷生長激素腺瘤的金指標。目前對於GH腺瘤內分泌學治癒的概念已經不僅限於GH恢復正常,還要求OGTT及IGF-I也恢復正常,而術後早期的血GH、IGF-I水平和OGTT試驗結果還被用於估計GH腺瘤的手術預後。

  對於生長激素腺瘤,經蝶手術治療為首選治療方法,在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經蝶手術後80% GH微腺瘤和50~60% GH大腺瘤患者GH恢復正常。術後腫瘤殘餘或者無效者可以輔以藥物治療和/或放射治療。目前能有效治療GH腺瘤的藥物為生長抑素類似物,如奧曲肽(善寧和善龍等)和藍樂肽(LAN 30),此類藥物可使50~70%患者血GH和IGF-I恢復正常,但僅能使大約30%GH大腺瘤者腫瘤體積縮小。生長抑素類藥物還被用於GH腺瘤患者的術前用藥,用於改善GH腺瘤患者術前的心肺功能,使其更易於耐受手術。上述藥物的副作用包括膽囊結石,胃腸功能紊亂如噁心、腹痛和腹瀉等。多巴胺激動劑如溴隱停和卡角麥林僅對部分含有多巴胺D2受體的GH腺瘤患者有效,對於合併PRL升高的GH腺瘤或GH-PRL混合性垂體腺瘤者可以使用。生長激素受體拮抗劑培維素孟(Pegvisomant)能使89%GH腺瘤者IGF-I恢復正常,但在血IGF-I顯著降低的同時,GH水平反而升高,可能與IGF-I降低後其負反饋作用亦降低有關,而GH水平是反應GH腺瘤長期隨診中是否復發的重要指標,因而生長激素受體拮抗劑的長期作用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4、促甲狀腺激素(TSH)腺瘤

  腺瘤是垂體激素分泌性腺瘤中最少見的一種類型,可引起中樞性甲亢,首選手術治療,因多為大腺瘤,大多難以全切除。應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和藍樂肽可以降低血TSH水平並使腫瘤體積縮小,但與其他類型垂體腺瘤一樣,藥物治療不能獲得根治,需要長期乃至終身用藥。

  5、促性腺激素腺瘤

  大多數促性腺激素腺瘤患者其血清中的促性激素水平並不高,僅在手術後病理標本的免疫組化檢查中表現為LH、FSH和/或α亞單位的陽性染色。促性腺激素腺瘤多為大腺瘤,常常有佔位壓迫表現,如視力障礙等。首選手術治療,手術後腫瘤殘餘或者復發者可行放射治療。對於促性腺激素腺瘤,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

  6、無功能腺瘤

  手術為首選治療方法。無視力障礙和內分泌功能障礙的垂體無功能微腺瘤,也可以隨訪觀察。手術後腫瘤殘餘和/或復發者,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而放療宜慎重,許多無功能腺瘤尤其是老年性垂體無功能腺瘤者,其腫瘤的自然生長進程相對較長,部分患者腫瘤體積長期穩定,可以進一步隨訪觀察。

  垂體腺瘤放射治療方面的進展

  傳統的普通放射治療容易出現垂體功能低下和視力視野進一步損害,部分病人還會損傷下丘腦。由於併發症較多,近年來有條件的醫院已經不再提倡這種治療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採用伽馬刀、X-刀聚焦一次性或者分次照射腫瘤,在控制垂體腫瘤生長方面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但與傳統的普通放射治療一樣,其內分泌學緩解率仍然較低。目前一般極少推薦將放射治療作為一級治療,僅僅將其作為垂體腺瘤的輔助性治療手段。垂體腺瘤採用放射治療的適應症主要為:手術後殘餘或復發者,高齡或合併其他疾病不適合外科手術、且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者。也不是所有術後殘餘或復發的垂體腺瘤都需要行放射治療,其中部分患者仍可再次手術治療,而部分垂體無功能腺瘤術後少量殘餘者腫瘤體積甚至還可以長期保持穩定。放射治療時應儘量避免加重對視神經和視交叉的損害,作用於視神經和視交叉的放射劑量必須嚴格控制在9Gy以下。放射治療的治療效果和併發症往往需要等待數月乃至數年才能顯現出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垂體功能低下,10年期隨診中其發生率可達50%,10年後的隨診中90%患者存在至少2種以上的激素分泌不足。其他併發症則包括視力視野損害加重、腫瘤卒中、視神經壞死、放射性腦壞死和繼發性顱內惡性腫瘤等等。

  垂體腺瘤手術技術方面的進展

  經蝶手術為大多數垂體腺瘤的首選手術方法,經蝶入路主要分為經口-鼻-蝶入路和經鼻-蝶入路。隨著神經影像技術、神經內窺鏡技術和經蝶顯微外科技術本身的發展,近年來經蝶手術的進展主要表現在神經內窺鏡輔助下經蝶入路、擴大經蝶入路切除侵襲性垂體腺瘤、神經導航下經蝶入路以及術中MRI的應用等。

  內窺鏡輔助經蝶入路:一些神經外科醫生在蝶竇腹側壁開窗後轉為在內窺鏡下進行操作;或者在內窺鏡下於蝶竇腹側壁開窗,然後改為顯微外科操作;或者應用帶角度的內窺鏡探查手術顯微鏡下看不到的殘餘腫瘤,以便更徹底地切除腫瘤和防止損傷蝶鞍周圍的重要血管及神經。內窺鏡下操作的優點是其解剖上觀察到的範圍較手術顯微鏡大,可以看到手術顯微鏡下的死角。其主要缺點包括:缺少合適的手術器械;操作空間有限,器械操作時可能有衝突,尤其是手術醫生的手和內窺鏡之間的衝突;而且在使用上也有一個學習的熟練過程。但內窺鏡技術確實是一種微侵襲性操作,其初步臨床應用結果也是令人滿意的。該技術能否更加有效地處理鞍區病變還有待長期的後續研究和積累更多的經驗。

  擴大經蝶入路是在經蝶入路的基礎上,向前暴露鞍結節和前顱窩底、向下暴露斜坡、向下外側暴露海綿竇,以切除向鞍結節、前顱窩底、斜坡及海綿竇侵犯的垂體腺瘤。

  經蝶手術中應用神經導航技術和術中MRI影像技術,則有助於更準確和更徹底地切除向鞍上、鞍旁、鞍前和鞍後發展的侵襲性垂體腺瘤,同時避免損傷蝶鞍周圍的重要神經和血管結構,減少併發症。

  總之,垂體腺瘤的發病機制目前仍未明瞭,雖然不同類型垂體腺瘤的治療原則各異,但手術、藥物和/或放射治療仍是其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除垂體PRL瘤外,經蝶手術治療是垂體腺瘤的首選治療方法。對於垂體PRL瘤和GH腺瘤,雖然藥物治療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需要終身服藥、治療費用相對昂貴而且目前還缺乏長期的隨訪資料。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的發展為垂體腺瘤的治療提供了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神經內窺鏡技術、神經導航技術、術中MRI技術的應用以及經蝶顯微外科技術本身的發展,則能進一步提高經蝶手術療效,並有效減少手術併發症。

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有甚麼新進展?相關文章
垂體腺瘤的診斷包括三個方面:臨床症狀+內分泌檢查+磁共振影像檢查1、內分泌檢查:垂體泌乳素腺瘤的泌乳素(PRL)增高,超過正常值的10倍;垂體生長激素腺瘤的生長激素(GH)增高,超過正常值;垂體促腎上腺激素腺瘤的血液皮質醇(F)增高,促腎上腺激素(ACTH)增高。2、磁共振檢查(MRI):(1)垂體微腺瘤MRI表現:T1加權像示多數微腺瘤為低信號,少數為等或高信號,並可見垂體柄偏移、鞍底下陷等間
發布於 2022-10-10 10:13
0評論
垂體無功能腺瘤(NFPA)約佔垂體腺瘤總數的30%,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垂體良性腫瘤。很多偶然發現的NFPA完全不引起臨床症狀,所以並不需要治療。需要治療的NFPA通常體積都比較大,可能導致視神經的壓迫及垂體內分泌功能的異常。一部分NFPA具有侵襲性,能破壞其周圍的結構,造成更大的損害。對NFPA的治療必須遵循個體化、規範化的原則。目前,對NFPA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本文就目前
發布於 2022-10-10 10:43
0評論
PRL腺瘤的診斷既要垂體腺瘤影像學的依據又要實驗室分析,表明存在持續的高泌乳素血癥。正常男性和女性PRL水平分別低於25ug/l和20ug/l(常用的測定法,1ug/l相當於21.2mIU/l,WHO標準84/500)。然而,其他的測試法得到的PRL值相應地高或低,正常值範圍也應該根據使用特定的測試法進行調整。干擾多巴胺作用通常使得PRL中度升高,很少超過150ug/l。總體來說,血清PRL水平
發布於 2022-10-20 10:14
0評論
近年來由於影像學、放射治療學、垂體腺瘤藥物治療研究的進展、經蝶顯微外科的日臻成熟和神經內鏡的應用,使垂體腺瘤治療方法的選擇趨於多樣化,個體化綜合治療的理念應用於臨床實踐,使垂體腺瘤治療效果明顯提高。目前國內診療規範化需要特別強調。1、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在醫患中普及垂體腺瘤知識仍然是早期診斷的關鍵之一。目前鞍區MRI動態增強掃描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學檢查明顯提高微腺瘤的檢出率和早期診斷率,對以微腺
發布於 2022-10-10 12:58
0評論
垂體腺瘤需與其他鞍區、鞍上和鞍旁疾病鑑別。成人鞍區病變多為垂體腺瘤,兒童鞍區病變多為顱咽管瘤和生殖細胞瘤,而垂體腺瘤少見。具體包括以下疾病:1、腫瘤或假性腫瘤。(1)垂體癌或垂體癌肉瘤:生長速度快,與垂體腺瘤的鑑別需依靠病理診斷,其病理性細胞核分裂相多見。(2)神經垂體腫瘤。①轉移瘤:是垂體後部或整個垂體最常見的腫瘤,可能與血供豐富有關,乳腺及肺是最常見的原發灶。②垂體細胞瘤:最常見的起源於神經
發布於 2022-10-10 13:18
0評論
垂體腺瘤(pituitaryadenoma)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發病率居顱內腫瘤第三位,人群發病率約為20%。雖然垂體腺瘤多為良性,但約有45-55%的腫瘤具有侵襲性,常侵犯蝶骨、海綿竇或硬腦膜等瘤周結構,引發頭痛、視力缺損甚至失明及內分泌功能紊亂等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縮短患者壽命。垂體腺瘤的病程較長,當腫瘤較小且無激素分泌紊亂症狀時,可隱襲性地在患者體內生長多年而不被發現或
發布於 2022-10-10 10:48
0評論
泌乳素腺瘤是一種不同程度地表達和分泌泌乳素(PRL)的垂體腺瘤,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是臨床上的常見現象同時治療上也是一個挑戰。根據腫瘤大小,PRL腺瘤常分為微腺瘤(直徑小於10mm)和大腺瘤(直徑大於10mm)。90%以上的PRL腺瘤為小的鞍內腫瘤,罕見增大。偶爾,這種腫瘤具有侵略性或局部侵襲,引起重要結構的受壓。惡性PRL腺瘤非常罕見,治療難以奏效,並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外播撒轉移。PRL腺瘤的發生
發布於 2022-10-20 10:19
0評論
垂體腺瘤是神經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神經系統腫瘤中佔第三位,約佔10%,人群發病率為十萬分7.5-15,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垂體腺瘤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其臨床表現複雜多樣,而且腫瘤細胞本身發展趨勢不一,給臨床患者的診斷和合理治療帶來一定困難。由於垂體腺瘤常常發生於青壯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長髮育、工作生活和生育功能,如果診斷治療不當,會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極大影響。如何避免垂體腺瘤
發布於 2022-10-10 01:58
0評論
垂體腺瘤指是垂體異常生長。垂體腺瘤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1、垂體激素過量分泌引起的代謝紊亂和臟器損害;2、腫瘤壓迫限制垂體的正常功能,導致激素分泌不足;3、腫瘤壓迫蝶鞍區重要結構,如視神經、海綿竇和下丘腦。絕大多數垂體腺瘤是良性的,腫瘤發生在垂體及其周圍組織而不向遠隔部位轉移。垂體腺瘤的治療包括切除腫瘤或抑制腫瘤的生長。病因垂體內組織細胞異常增生形成垂體瘤,但生成腫瘤的具體原因並不詳。垂體是一個位
發布於 2023-01-23 21:07
0評論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就是遵循證據的醫學,是臨床醫生在獲得患者臨床依據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嫻熟的臨床經驗和知識技能,分析、確定患者的主要臨床問題,應用最佳、最新的科學證據做出對患者的診治決策。患者應該充分知情並且要參與到決策制定過程中,從而取得最好的臨床治療效果。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疾病的關注程度以及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近20年來,我國垂
發布於 2022-10-10 01:4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