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0 13:18

  垂體腺瘤需與其他鞍區、鞍上和鞍旁疾病鑑別。成人鞍區病變多為垂體腺瘤,兒童鞍區病變多為顱咽管瘤和生殖細胞瘤,而垂體腺瘤少見。具體包括以下疾病:

  1、腫瘤或假性腫瘤。

  (1)垂體癌或垂體癌肉瘤:生長速度快,與垂體腺瘤的鑑別需依靠病理診斷,其病理性細胞核分裂相多見。

  (2)神經垂體腫瘤。

  ①轉移瘤:是垂體後部或整個垂體最常見的腫瘤,可能與血供豐富有關,乳腺及肺是最常見的原發灶。

  ②垂體細胞瘤:最常見的起源於神經垂體/垂體柄的腫瘤(原發性)。

  ③星形細胞瘤:起源於垂體柄或垂體後部。

  (3)垂體增生:由於甲狀腺功能減退可以造成促甲狀腺素細胞增生,進而TRH慢性刺激垂體,通常導致遊離T4正常或降低,TSH明顯升高,MRI影像上鞍區呈現對稱的腫塊;原發性性腺機能減退可以導致促性腺激素細胞增生;由於異位的促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分泌可以造成生長激素細胞增生;懷孕時可引起泌乳素細胞增生;此外育齡婦女通常垂體稍微增大。

  (4)顱咽管瘤;在成人中佔該部位腫瘤的20%,兒童為54%。

  (5)拉氏克裂囊腫(Rathke’s Cleft Cyst):非腫瘤性病變,是Rathke囊的殘餘物,在CT上常表現為低密度囊性病變,其MRI表現各異,在MRI T1和T2加權相上都可以表現為短、等或長信號。

  (6)腦膜瘤(鞍旁、鞍結節及鞍隔):MRI上鞍結節腦膜瘤同垂體大腺瘤鑑別如下:①對比劑增強掃描後出現明顯均勻的強化(而垂體大腺瘤強化不明顯且不均勻);②腫瘤中心位於鞍上(vs.鞍內);③硬腦膜基底呈錐形擴展(硬腦膜尾徵)。同時蝶鞍通常不會擴大,即使較大的鞍上腦膜瘤也很少出現內分泌功能紊亂。腦膜瘤可擠壓垂體柄使其向後移位,可同時伴隨蝶竇擴張性氣化(腫瘤下方的蝶竇擴大,但是沒有骨質的破壞)。

  (7)生殖細胞來源腫瘤:絨毛膜癌、生殖細胞瘤、畸胎瘤、胚胎性癌、內胚竇瘤。女性鞍上生殖細胞來源瘤更為常見,男性則以松果體區常見。鞍上生殖細胞腫瘤可出現尿崩症、視野缺損、全垂體功能低下三聯徵,也可出現阻塞性腦積水。同時發生在鞍上及松果體區的病變可診斷為生殖細胞腫瘤。

  (8)膠質瘤:包括下丘腦膠質瘤和視神經(或視交叉)膠質瘤。

  (9)轉移瘤:可合併原發病灶的臨床表現。

  (10)脊索瘤。

  (11)寄生蟲感染:如囊尾蝴病。

  (12)表皮樣囊腫。

  (13)鞍上蛛網膜囊腫。

  (14)肉樣瘤病:累及下丘腦可造成前和(或)後垂體功能障礙=

  (15)骨異常:骨鉅細胞瘤,軟骨勃液纖維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病人骨棕色瘤,骨贅形成,髓外造血。

  2、血管性疾病。

  動脈瘤:可發生於前交通動脈、頸內動脈(海綿竇或垂體上動脈)以及眼動脈、基底動脈分叉處。巨大動脈瘤可產生佔位效應。對疑似鞍區動脈瘤的病例可行MRA/CTA檢查證實或排除診斷。

  頸動脈海綿竇漏(CCF):可出現典型的三聯徵“球結膜水腫、搏動性突眼、眼部雜音”。

  3、炎症。

  自身免疫性垂體炎:臨床上常有尿崩症(垂體腺瘤很少出現尿崩症),影像上表現為垂體增大、垂體柄增粗、強化不明顯、初次就診時病變常較小、垂體後葉高信號消失,而鞍底無改變。有兩種表現形式:

  (1) 淋巴性(腺)垂體炎:較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垂體柄發生炎症而導致淋巴細胞浸潤。病因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但具體的抗原有待於確定。多數病例發生於孕後期及產後早期的婦女。

  (2) 肉芽腫性垂體炎:侵襲性較強,無性別差別,與懷孕無關。病因可能為自身免疫性,但具體的發病機理不明。

  自身免疫性垂體炎與無功能垂體大腺瘤〔鞍內有強化,內分泌檢查正常)有時較難分辨,採用內科治療可能更為合理,例如使用激素或中斷可能的致病因子。

  垂體膿腫:可由蝶竇/副鼻竇或其他部位的炎症發展而來,或者為既往鞍區病變手術導致的感染,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確的原發感染來源。臨床上多表現為全垂體功能低下、尿崩症,可以出現視力視野障礙、眼球運動神經麻痺導致的眼球運動功能障礙。影像上為鞍區囊性佔位表現,增強掃描後病變周邊環形強化。治療方面,先給予抗感染、激素、神經營養藥物等治療,部分患者經上述治療後病變縮小乃至消失,病變不縮小或增大者需手術治療。部分患者術前難以和垂體腺瘤囊性變鑑別,術中才證實為垂體膿腫。膿腫內容物多培養不出致病菌。

  4、空蝶鞍綜合徵。

  可以為原發性空蝶鞍綜合徵,鞍區病變手術後可出現繼發性空蝶鞍綜合徵。

垂體腺瘤的鑑別診斷是甚麼?相關文章
垂體腺瘤的診斷包括三個方面:臨床症狀+內分泌檢查+磁共振影像檢查1、內分泌檢查:垂體泌乳素腺瘤的泌乳素(PRL)增高,超過正常值的10倍;垂體生長激素腺瘤的生長激素(GH)增高,超過正常值;垂體促腎上腺激素腺瘤的血液皮質醇(F)增高,促腎上腺激素(ACTH)增高。2、磁共振檢查(MRI):(1)垂體微腺瘤MRI表現:T1加權像示多數微腺瘤為低信號,少數為等或高信號,並可見垂體柄偏移、鞍底下陷等間
發布於 2022-10-10 10:13
0評論
垂體腺瘤是神經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垂體腺瘤的總體發病率在神經系統腫瘤中佔第三位,約佔10%,人群發病率為7.5-15/10萬,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垂體泌乳素瘤是最常見的激素分泌型垂體腺瘤。女性為主,男性相對少見,由於垂體PRL腺瘤特殊性,其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現對診療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總結如下。1、如何確診患有垂體PRL腺瘤這個問題涉及的其實是垂體PRL腺瘤的診斷標準問題。垂體PRL
發布於 2022-10-10 08:18
0評論
PRL腺瘤的診斷既要垂體腺瘤影像學的依據又要實驗室分析,表明存在持續的高泌乳素血癥。正常男性和女性PRL水平分別低於25ug/l和20ug/l(常用的測定法,1ug/l相當於21.2mIU/l,WHO標準84/500)。然而,其他的測試法得到的PRL值相應地高或低,正常值範圍也應該根據使用特定的測試法進行調整。干擾多巴胺作用通常使得PRL中度升高,很少超過150ug/l。總體來說,血清PRL水平
發布於 2022-10-20 10:14
0評論
【求助】我女兒今年21歲,近半年出現閉經、溢乳,經多家醫院檢查,診斷為垂體微腺瘤,有的醫生說需要開刀,我們都有些害怕,不知怎麼辦?【點評】閉經、溢乳是垂體腺瘤中一種叫做泌乳素腺瘤的主要臨床表現,藉助於血液檢查可發現泌乳素高,通過大腦核磁共振檢查可見到垂體腺瘤。一般將直徑小於1釐米的垂體腺瘤稱為微腺瘤。垂體腺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一般不會惡變。泌乳素腺瘤可用溴隱亭控制臨床表現,直徑大於0.5釐米的泌乳
發布於 2023-03-19 03:01
0評論
垂體是人腦內的一個神經內分泌器官,調節人體的許多功能,成人垂體大小約為1*1.5*0.5釐米,這分別代表前後*左右*上下的大小。磁共振是檢查垂體大小、垂體瘤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在醫學上如果磁共振發現垂體瘤,直徑>1釐米,這裡主要是指上下徑的距離,一般稱之為垂體大腺瘤,垂體大腺瘤可能壓迫視神經、視交叉,因此一旦發現,應該積極就醫治療。 而在臨床門診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垂體微腺瘤的磁共振報告,很
發布於 2024-07-05 23:19
0評論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就是遵循證據的醫學,是臨床醫生在獲得患者臨床依據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嫻熟的臨床經驗和知識技能,分析、確定患者的主要臨床問題,應用最佳、最新的科學證據做出對患者的診治決策。患者應該充分知情並且要參與到決策制定過程中,從而取得最好的臨床治療效果。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疾病的關注程度以及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近20年來,我國垂
發布於 2022-10-10 01:43
0評論
在臨床上,垂體腺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0~15%,而在隨機屍檢中垂體腺瘤的發生率則高達3~24%。目前垂體腺瘤的分子發病機制仍然不明,一般認為垂體腺瘤是由於單個變異的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而形成的,是單克隆起源的,單個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後,多種促進因素促使該單克隆細胞擴增。近年來有關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如下:不同類型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及藥物治療策略1、垂體泌乳素腺瘤在國外的文獻中,應用多巴胺激
發布於 2022-10-10 12:53
0評論
近年來由於影像學、放射治療學、垂體腺瘤藥物治療研究的進展、經蝶顯微外科的日臻成熟和神經內鏡的應用,使垂體腺瘤治療方法的選擇趨於多樣化,個體化綜合治療的理念應用於臨床實踐,使垂體腺瘤治療效果明顯提高。目前國內診療規範化需要特別強調。1、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在醫患中普及垂體腺瘤知識仍然是早期診斷的關鍵之一。目前鞍區MRI動態增強掃描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學檢查明顯提高微腺瘤的檢出率和早期診斷率,對以微腺
發布於 2022-10-10 12:58
0評論
垂體腺瘤(pituitaryadenoma)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發病率居顱內腫瘤第三位,人群發病率約為20%。雖然垂體腺瘤多為良性,但約有45-55%的腫瘤具有侵襲性,常侵犯蝶骨、海綿竇或硬腦膜等瘤周結構,引發頭痛、視力缺損甚至失明及內分泌功能紊亂等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縮短患者壽命。垂體腺瘤的病程較長,當腫瘤較小且無激素分泌紊亂症狀時,可隱襲性地在患者體內生長多年而不被發現或
發布於 2022-10-10 10:48
0評論
垂體腺瘤的治療包括二種: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目前絕大多數垂體腺瘤需要採用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二種:經鼻孔蝶竇入路和經額葉開顱手術。1、經鼻孔蝶竇入路手術:目前經鼻孔蝶竇入路手術切除垂體腺瘤者約佔95%以上。經鼻孔蝶竇手術適應徵有:(1)各種類型的垂體微腺瘤;(2)各種類型的垂體大腺瘤;(3)各種類型的垂體巨大腺瘤(最大徑>3.0cm,如主要向鞍上或鞍後上伸展,輕度向鞍上前方及輕度向鞍上兩側者。對
發布於 2022-10-10 10:0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