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病程一般在1年以內,較長者可達到1-2年。一般常規的治療,療效欠佳,有些接受針灸治療的病患者的療程常常超出數月、半年,甚至更長。病患者常因此而失去治療的信心,有時,針灸醫生也感到裡難以應對。
之所以療效欠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遵循教材的常規取穴,偏離了病變部位
肩關節周圍炎往往是肩周不同的急性炎症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發展而成,而受影響的肌群也因人而異,不盡相同。但總歸起來,則主要表現在肩前肩後及臂三個部位,具體部位,比如病灶部位同在肩前,各人的痛點也會有很大的差別。而臨床上一些針灸醫師按圖索驥,以教科書上的定式選取穴位,如肩、肩周、肩井、臂、曲池等,這些穴位,除臂外,作為肩周炎的病灶反應點,發生的幾率是很少的,可臨床上卻總是選取肩頭的肩、肩周,偏離了病變部位。
2、針灸針太細,達不到療效預期
目前,針灸廠商製作的針灸針越來越細,原先的細針,30號0.32mm粗細的針被31號0.30mm粗細的針取代,32號0.28mm粗細的針被33號0.25mm粗細的針取代。為了減少針刺的疼痛,不少醫師熱衷於選用0.25mm粗細的針進行針刺,不管是內科病還是經筋病。
肩關節周圍炎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慢性炎性病變,肩周局部軟組織會產生粘連,靠纖細的小針。即使針刺到位,也難以舒緩粘連的軟組織。因此,要提高針刺的治療效果,最好用0.35mm粗細的針,起碼也得使用0.30mm粗細的針,0.25mm粗細的針療效甚微。
3、該施灸時未能如期而行,致急性炎症變遷延至慢性病
灸法對該類疾患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肩周慢性炎症往往是由急性炎症轉化而來,如早期的急性炎症,如肱二頭肌腱炎,能在發病的初期進行針刺,並配以大灸,就能防止病患轉變成慢性的肩關節周圍炎。因此,適時地加以灸法治療還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