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和中醫在糖尿病治療方面各有優勢,應該利用這兩種醫學各自不同的優勢,來達到降糖、改善症狀和減少併發症的效果。
糖尿病出現的許多併發症,是長期血糖控制不滿意引起的,要改善併發症必須讓血糖達到一個理想的範圍。西藥在降血糖方面療效肯定。中藥降糖方面和西藥比,應該說力度達不到,但是在早中期通過中醫藥干預,病人會有適當的血糖降低,包括在穩定血糖上也有自己的優勢。
1、中醫治療糖尿病偏重早期干預
中醫治療糖尿病,是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不同的苔脈情況來辨證用藥的。如果有100個糖尿病病人,西醫用藥逃不出5、6個種類的降糖藥,而中醫則完全不是5、6個種類的藥物所能包攬的。一個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每一個病人的不同症狀、體徵、舌苔、脈象,來辨別其精、氣、神、寒熱虛實、五臟六腑功能、氣血陰陽盛衰等情況,不同的病人辨證用藥千差萬別,就是同一個病人在不同的病程階段它的辨證用藥也會有所不同。糖尿病絕對不僅僅是把血糖降到5點幾,6點幾就“天下太平”了,因為血糖指標下降了,並不代表著你所有的臟腑功能全都正常了。機體功能的失調用中藥調理的好處是對慢性併發症的發展,會有一個相對的制約,早期用中藥干預治療,還可以適當的延緩或者減輕併發症。利用西醫對血糖指標的控制,再利用中醫對臟腑功能的改善,這樣既使血糖達標,又阻止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讓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2、糖尿病的中醫分型分期
中醫對糖尿病的辨證分型有一個逐漸認識、完善的過程。在中醫文獻中常把消渴病分為上、中、下三消論治。上消主症為煩渴多飲、口乾舌燥;中消主症為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結;下消主症為尿頻量多,尿如脂膏。這種分型方法有些片面,因為臨床上“三多一少”症狀並不是截然分開,往往同時存在,有時表現程度上有輕重不同,有的甚至沒有症狀,故治療上應三焦兼顧、三消同治,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醫學心悟?三消》篇說:“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可謂現今中醫治療糖尿病之大法。
3、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獨到之處
中醫藥綜合療法對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以療效穩定,無不良反應,調節機體內環境,改善體質,減輕胰島素抵抗狀態,調節糖脂代謝,調整機體免疫等優點,在輕型、中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佔有一定優勢,特別是對於糖尿病併發症的治療療效顯著。
糖尿病的主要臨床症狀是多食、多飲、多尿,尿中含糖,身體消瘦。中醫認為此病多由於平素貪嗜醇酒厚味,內熱化燥,消谷傷津,以致陰虛燥熱,發為消渴,累及肺、脾(胃)、腎三髒。治療上宜以滋陰清熱生津為主,隨證佐以益氣、固澀、溫陽、活血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