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7 14:11

  我們都知道在兒童時期有“多動症”這個疾病,但如果再仔細地看一看,就會發現多動症的診斷標準大多隻適用於學齡兒童,也就是說是指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才可以診斷為“多動症”。可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少6歲以下的孩子,甚至嬰幼兒也會整天“動”個不停,注意力明顯不集中,難道嬰幼兒就沒有“多動症”嗎?

  確實,要根據目前的診斷標準,還很難做出“嬰幼兒多動症”的診斷,在我們平時的門診中也很少會給一個嬰幼兒診斷為“多動症”。但事實上多動症不僅存在於學齡兒童,而且也存在於嬰幼兒期。目前有關多動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認為多動症是有遺傳、生物、環境和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產生的,而非單一後天因素所致,而且“先天”的因素還很重要,這也就決定了多動症可以見於任何年齡的孩子,當然也包括了嬰幼兒。

  不少多動症的孩子從小就有多動的表現,甚至有些母親回憶在懷孕期間就覺得胎兒動得特別厲害,出生後“動”得就更為明顯了。在新生兒期孩子顯得特別活躍,手腳亂動,連吃奶也不安寧,睡眠少,醒來後馬上就會哭鬧、要大人抱。嬰兒期則主要表現為生活規律性差,多動、不安寧,行為變化無規則,過分哭鬧,容易激惹,母子間關係不協調,母親常常會怨恨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難撫養。到了幼兒期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活動過多,不聽話,難管教;有的表現為睡眠不安,餵食困難,東追西趕;有的亂丟玩具,玩一會就厭煩,性格怪癖,易受到傷害,常常會有遺尿等表現。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年齡越小,“動”的可能越明顯,嬰幼兒多動也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而且嬰幼兒期的多動症對小兒的生活和學習影響比較小,因而人們的關注程度也不如對學齡兒童那麼高,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就診的比例也小。另外,如果從小就給孩子戴上一個“多動症”的帽子,對孩子和家長都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對孩子今後的心理行為發育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一般也就沒有診斷“嬰幼兒多動症”的必要了。但如果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有特別明顯的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還是應該早期診斷、早期進行行為干預,防止病情的進一步加重,以利於孩子心理行為的健康發展。

嬰幼兒沒有多動症嗎?相關文章
多動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徵)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衝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後,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國外報道在5%~10%之間,國內調查在10%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幾率較高,大約在60%以上。一、注意障礙(又稱注意缺陷障
發布於 2022-12-18 10:30
0評論
概述 我親戚家的一個小孩子今年剛上幼兒園,表現的不是很好,有的時候老師會打電話給家長說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平時也會有很多的小動作,而且屢說不聽。老師還說是感覺教這一個孩子比教其他所有的小孩都累,其實在家裡的時候孩子也是比較好動的,但是他家裡人都覺得沒甚麼,但是在學校裡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所以想問問孩子這樣是不是多動症的表現。 步驟/方法: 1、 小兒多動症在醫學上一般稱之為注
發布於 2023-01-02 01:51
0評論
遺傳因素(20%): 目前研究表明該障礙與遺傳因素有關,遺傳度為0.75-0.91,遺傳方式尚不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分子遺傳學研究表明該障礙和多巴胺受體基因的多態性有關。 神經生理學因素(25%): 該障礙患兒腦電圖異常率高,主要為慢波活動增加。腦電圖功率譜分析發現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減小、平均頻率下降。提示該障礙患兒存在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或大腦皮質的覺醒不足。 輕微腦損傷(15%): 母
發布於 2024-02-04 01:53
0評論
出了常規治療外,還需要作出與之相適合的營養調理,在平時的飲食中加以輔助,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至於飲食的種類則要根據病因來進行具體的設計。小兒多動症的發生可能與下面五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2、患兒的母親在孕期或圍產期有較多併發症,常有大量吸菸或酗酒史; 3、生活在不和睦、缺乏父母照顧或者居無定所等不良家庭環境裡的孩子,也易患上多動症; 4、嚴重的鉛中毒,可導致中毒性腦病痴呆等神經系統損害;
發布於 2024-02-05 05:10
0評論
1、藥物治療 治療此病的藥物可分為中樞神經興奮劑、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及抗癲癇劑等,但一般以中樞神經興奮劑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為常用藥品。 2、精神治療 藥物治療是對症的。動作過多往往經藥物治療而得到控制。同時,不可忽視家庭和學校方面的適當教育和管理。對患兒的態度要以耐心、關懷和愛護的態度加以處理。對患兒的不良行為及違法舉動要正面地給以紀律教育,多予啟發和鼓勵遇到行為治療有成績時給予獎勵,不應在
發布於 2024-09-18 12:24
0評論
1.藥物治療藥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成績,短期內改善患者與家庭成員的關係。 (1)中樞興奮劑一線治療藥物,目前國內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釋片。哌甲酯,商品名利他林。低劑量有助於改善注意力,高劑量能夠改善多動、衝動症狀,減少行為問題。中樞興奮劑僅限於6歲以上患者使用。因有中樞興奮作用,晚上不宜使用,藥物副作用有食慾下降、失眠、頭痛、煩躁和易怒等,尚不能確定是否影響生長髮育
發布於 2024-12-29 23:44
0評論
兒童抽動症和兒童多動症都屬於兒童心理和行為異常,因為兩者名字類似,表現也有某些相似之處,故容易混淆,但事實上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抽動症與多動症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據國內外有關研究資料顯示,抽動症與基底神經節病理性改變有關;多動症則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引起神經遞質傳遞信息失調所致。兒童抽動症是一種多發性語言、行為障礙綜合症,是以面部、四肢、軀幹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動,伴喉部異常發音及穢語
發布於 2022-12-18 10:40
0評論
“我的孩子患了多動症,怎麼可能?”當10歲的婷婷被醫生診斷為“多動症”時,婷婷媽媽的反應很強烈,她怎麼也想不通:文靜、顯得有些羞怯的女兒,會和“多動症”聯繫在一起。的確,婷婷與人們印象中的那種“到哪兒都動個不停”的多動症患兒大相徑庭,她總是安安靜靜,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上課老愛看窗外,整天在做白日夢,或是獨自玩弄書包、鉛筆、橡皮擦。每當課堂上被老師提問時,她竟連問甚麼問題都不知道,參加集體活動時也
發布於 2022-10-05 19:58
0評論
多動症的病因,目前有各種假說,真正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多數學者確信多動症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病因中有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病例中各有側重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患兒的父母、同胞和親屬中患本病或其他精神疾病者明顯高於對照組,孿生子研究發現單卵孿生子的多動症同病率達100%,而異卵孿生子的同病率僅佔17%。 2.神經生理學因素 許多研究認為該症可能是由於中樞
發布於 2024-02-05 05:30
0評論
1、多動症患兒興趣愛好少,即使兒童通過喜歡的遊戲機、少兒電視節目等,也不能使其專心致志;而頑皮兒童卻截然不同,他們對感興趣的活動不但能全神貫注,而且還討厭別人的干擾和影響。 2、多動症患兒的行動呈衝動性,且雜亂無章、有始無終。比如,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頑皮兒童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目的,並有計劃和安排。 3、多動症患兒自控能力差,無論在甚麼
發布於 2024-02-05 05: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