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陪兒子看醫生,接觸過中美兩地的兒科醫生,並時常關注兩國醫院和醫生的服務的差別,就中美兒科醫生而言是有較多的差別,從水平上講,中國的兒科醫生臨床經驗豐富,水平也不低。 但醫療體制不同,導致醫療實踐和服務檔次有距離:
在美國,從嬰兒出生起, 每家每戶就得與兒科醫生:打交道, 在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有規定, 新生兒必須要經兒科醫生:檢查後,才能從醫院放行。 大部分(有條件的)的家庭會事先選好家庭兒科醫生, 如果沒有,則由醫院或產科醫生指定。 兒科醫生:不管甚麼時間, 都得按指定時間到場為新生兒作檢查, 經他/她簽字後才予以放行。 當然收費不低, 大約要200美元。
新生兒在滿週歲前, 必須要作定期檢查,和注射規定的疫苗。 其間有病,無論大小,都得求助於專門的兒科醫生, 或隨便挑選(比較少),凡是有醫療保險的家庭都會有自己選擇的家庭兒科醫生。 有甚麼兒童保健問題, 感冒發燒和急診, 都需要找該醫生。 大部分醫生是非常敬業的,他們把病人當客戶和皇帝, 儘量滿足病人和家屬要求。
美國看病基本都是預約制, 非緊急狀況, 都得與護士或醫生助理事先聯繫。 問清楚要看甚麼病或有何症狀, 在根據可用的時間安排就診。 同時與傳染病孩隔開看病(防止交叉感染),病孩父母必須提前或準時到場,才能享受”特約門診” 當然收費不便宜, 50美元上下, 大都有保險公司買單, 或個人掏5-10美元:化驗或儀器診斷另行支付。
醫生看病的時間一般比較充足和仔細, 服務態度比較好, 病人家屬無需給醫生送紅包, 對醫生最好的獎賞是通過病人和家屬的宣傳推薦, 有更多的新病人上門成為其長期忠實客戶。 有這樣的醫患關係, 好的醫生自然深受歡迎, 病人多多, 生意興隆, 看大病或住院和手術, 醫生還要與其合作醫院分成。 所以一年有幾十萬美元收入並不稀奇。
較好的醫生和診所, 一般有多見間寬敞乾淨的診療室, 使用一次性的檢查用具和材料。 每個醫生都買有鉅額醫療事故保險。 醫生的執照掛在醒目處, 其行醫記錄在網上或州衛生署有案可查。 非法行醫很容易被檢舉一旦抓獲是要坐牢的。 國外兒科醫生對兒童用藥相當熟悉和謹慎, 遇感冒發燒,除確認有細菌感染有炎症不得以, 一般不輕易開抗生素藥方, 輸液處方就更少了。由於國外兒童製劑比較多, 醫生開處方選擇性比國內多, 醫生會詳細講解用藥,飲食和照顧病孩的注意事項, 並關照幾天後可能的結果, 複查複診的時間。 遇到全科兒童醫生看不了的病, 會主動推薦到專科醫生哪兒。
總的來說, 醫生作為高收入群體, 幫助病人解決痛苦, 比較受人尊敬。 醫患關係比較融合, 因為對病人瞭解, 診斷也比較到位,不必樣樣從新做檢查,或開藥對病人過敏等。 病人和家屬還是比較滿意, 雙方的信任也比較強。 即使收費高些, 還是覺得物有所值。當然還有幾千萬人沒有保險,要到公立或制定醫院和醫生那兒去看病, 也許服務會差一些。
據瞭解, 中國的兒科醫生比較辛苦,每天看病人數很多, 但收入不多,與其他熱門科室比,或許創收和受重視程度都不排名在先。如果大醫院逐漸分流病人,好醫生自立門戶,允許提高收費,和引入市場機制,每家都選擇自己的兒科醫生,常年追蹤服務 是否能改變局面呢? 中國每年出生幾千萬新生兒,如果政府要求,同時父母接受,從新生兒出院起就實施全套專業服務,每家每戶都有固定的兒科醫生, 那我們的兒科醫療服務市場將翻幾番。醫生收入明顯會增加,服務也會有提升吧?好的和長期固定服務的兒科醫生不僅是家長們追捧和熱盼的, 而且是每位兒童將來都會記得和感激的。 希望中國的兒科醫生也能普遍建立這樣的醫患關係(儘管物質,待遇和政策國情不同)。但願這不只是我的空想,希望熟悉或專業人士補充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