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5 15:56

  很多同仁在分享時都說“管窺之見”或“愚者千慮”等等,雖是自謙,但文辭確也鮮加修飾,不過,樸實的文字難掩其實踐智慧的光華,反而讓人“得意而忘言”,我們就從這些平實的文字中一起領略作者那份學用經方的經驗和喜悅吧!本文選錄孫健醫生《經方治療兒科疾病經驗》一文。

  正文:眾所周知,經方藥精而效宏,做為兒科用藥更為合適。但中醫兒科面對的有兩大難題:辨證難、服藥難。筆者從事中醫診所工作,臨床以兒科病人居多,通過多年臨床實踐,針對兒科這兩大難題,總結自己經驗如下:一、兒科常見疾病的辨證兒科在古時又名啞科,是說兒童,特別是1歲以下的幼兒不會說話,即便是3、4歲的小兒,對自己的不適也無法非常清楚的表達出來,因此對於辨證形成一大挑戰,故臨床中尤以望診、脈診為主。但是兒科病相對單純,以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為主,只要掌握了這些常見病,臨床中就能輕鬆應對80%的患兒。

  (一)呼吸系統疾病兒科童常見疾病之一即呼吸系統疾病,比如發燒、感冒、咳嗽、哮喘等等,西醫常見上、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肺結核、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等等,現總結呼吸系統疾病常見方證如下

  1、大青龍湯證:

患兒表現:發熱、惡寒、流清涕、盜汗、踢被、苔薄白、脈浮緊數。辨證要點:盜汗、踢被。辨證分析:惡寒、發熱、流清涕為太陽;盜汗、踢被為陽明。辨為太陽、陽明合病之大青龍湯證。《傷寒論》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p,此為逆也。胡老講,大青龍湯為發汗除熱之重劑,非表實熱、邪重證不得用之。在臨床中即使患兒出現發熱、惡寒、汗出,只要有浮緊脈、有盜汗或踢被,就可放心大膽用之。其脈浮緊說明津血不虛,可發其汗。但服藥方法一定要正確,“一服汗者,停後服。”
方藥:麻黃18克,桂枝12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煎服方法:涼水泡藥1小時,大火開鍋後改小火煎15分鐘,倒出藥液,加涼水沒過藥一橫指,再煎一次,兩煎混合,平均分成4份,每兩小時服1份,服藥半小時後,囑患兒穿暖或再加熱敷,微汗出即減衣物,去熱敷,停後服,診脈若緩、靜,為熱退病癒,此即所謂“脈若靜者為不傳。” 若汗出後,脈仍浮緊數,仍發熱,可再服1份,一般沒有持續高熱的,若第2次發微汗後再發熱,就要“觀其脈症,知犯何逆,隨症治之。”

  2、大青龍湯減麻黃證:

  患兒表現:流涕、鼻塞、噴嚏、盜汗、踢被。辨證要點:盜汗、踢被,而無發熱。辨證分析:鼻塞、流涕、噴嚏為太陽;盜汗、踢被為陽明;辨為太陽、陽明合病之大青龍湯減麻黃湯證。方藥:麻黃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生石膏45克。煎服方法:煎藥方法同前。服藥:1劑藥平均分成4份,2天喝完。因患兒無發熱,故麻黃用量為10克,亦可用於大青龍湯證熱退後而見上證者。

  3、柴胡桂枝湯證

  患兒表現:鼻塞、流涕、咽充血、汗出、發熱、惡寒、苔白、脈浮緩(之所以說咽充血,而不說咽痛,是因為小兒對病患的表達能力不強,痛與不痛表達不清,所以我們儘量以患者客觀表現為主,如果咽部充血,患者母乳患兒,只吃不咽,一咽即哭,即可認為咽痛)。辨證要點:咽充血、鼻塞、流涕、汗出、惡風。辨證分析:鼻塞、流涕、汗出、惡寒、發熱為太陽表虛;咽充血為少陽,辨為太陽少陽合病之,柴胡桂枝湯證。《傷寒論》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傷寒論》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此處咽痛為咽乾之甚。方藥:柴胡24克(發熱時柴胡用24克,無發熱用12克),生半夏6克,黨參10克,炙甘草6克,黃芩10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咽充血重者加桔梗10克,唇乾加生石膏45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

  4、半夏厚朴湯證

  患兒表現:咳嗽、苔白膩,脈浮滑緊。辨證要點:咳嗽、脈浮。辨證分析:脈浮緊為太陽,咳嗽苔膩、脈滑為太陰,辨為太陽太陽合病之半夏厚朴湯證。《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第5條: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胡老講:“後世把本方加減變化稱四七湯。僅用於治療婦女情志、鬱結症或可稱道,但對生薑、紫蘇葉解表認識不足,常不能用於外邪內飲的咳嗽等的治療,應引起注意,如以紫蘇子代紫蘇葉,治療寒性咳嗽更良。”
方藥:生半夏10克,厚朴10克,紫蘇子10克,茯苓10克,生薑15克,杷葉10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此方單用時甚少,筆者臨床多根據患兒表現與大青龍減麻黃湯、柴胡桂枝湯合用。因小兒多不會咳痰,很多患兒出現咳嗽痰多,加乾薑、細辛、五味子;咳聲頻頻,痰不易咳者,加陳皮30克。

  5、小青龍湯證

  患兒表現:咳嗽、痰多、痰鳴、喘息、流涕、苔白膩、脈弦滑。辨證要點:咳嗽、喘息、痰多。辨證分析:流涕為太陽;咳嗽、痰多、喘息、苔白膩、脈弦滑為太陰,辨為太陽、太陰合病之小青龍湯證。《傷寒論》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不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方藥: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黃10克,乾薑10克,細辛6克,生半夏6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0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唇乾加生石膏45克。

  6、射干麻黃湯證

  患兒表現:咳嗽、痰鳴(水雞聲)、喘息、流涕、咽充血、唇乾、苔白膩或苔微黃膩、脈弱滑辨證要點:咳嗽、痰鳴(水雞聲)。辨證分析:咳嗽、流涕為太陽;痰鳴(水雞聲)、喘息、苔白膩為太陰;咽充血、唇乾、苔微黃膩為陽明。辨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之射干麻黃湯證。《金匱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氣病》第6條: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方藥:射干10克,麻黃10克,生薑15克,大棗10克,細辛6克,款冬花10克、紫苑10克,生半夏6克,五味子10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龍減麻黃湯。

兒科經方症治相關文章
糖尿病對於大家已經很不陌生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朋友們談起,某某血糖又高了,尿裡有加號了,這就是說他得了糖尿病了。早期糖尿病臨床上常常表現多飲、多食、多尿,但身體卻消越來越消瘦,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多一少”。祖國醫學對糖尿病的認識最早,早在公元前5-4世紀的《黃帝內經》的《素問》稱之為消,有“消渴”、“肺消”、“消中”等病名,至於治療,古往今來不同的醫家常常有不同的觀點。我們今天主要是談談經
發布於 2022-11-30 12:56
0評論
絕技妙法&常用方藥五臟開竅理論源於《內經》。五臟藏於內,分別與五竅相互絡屬。欲知其內,觀乎其外,耳部疾病從腎論治,鼻病以肺論治,這種理論一直為後世所遵從。《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藥完整的理法方藥體系,其中的六經辨證不但廣泛用於外感病的辨治,而且也適用於內傷雜病的辨證治療。臨床可根據其病位所在、循經所過及功能失常情況而歸屬某經絡論治。耳鳴耳聾臨床常見,常反覆發作,治療甚為棘手,因此臨床正確
發布於 2022-11-23 20:26
0評論
 補中益氣加枳實方 【來源】印會河《中醫內科新論》 【歌訣】補中益氣枳實方,黃芪黨參柴胡麻,白朮陳皮生甘草,生薑大棗與當歸。 【組成】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朮12克,陳皮9克,升麻9克,柴胡9克,甘草6克,當歸15克,枳實30克,生薑9克,大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升降脾胃。 【方解】方用補中益氣湯補脾昇陽;加枳實以下氣寬膨消痞。據現代科學報告,枳實有收縮平滑
發布於 2023-10-13 03:15
0評論
經方,以其古樸、簡約美塵封於時代的洪流中,像醇化的老酒,更像物界之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其美需要有心人去玩味,百花凋零,唯有梅卻妍麗盛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其美不同於牡丹之富麗、更不同於桃花之夭豔,是一種淡雅、嫻靜之美,其美需要慧眼識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枝疏疏落落,縱橫交錯,搖曳多姿;暗香浮動,香徹心扉,暈暈月輝,縷縷幽香,韻趣雅緻。這就是經方的
發布於 2022-12-01 15:26
0評論
概述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出現的這種神經性皮炎危害性比較大,一般患者往往與工作環境陰冷潮溼,寒溼悄然襲入密切相關。大多數患者發病後肌膚表面癢感明顯,或者因病在皮膚,病程較久者則有化熱之象。經方治療則屬於比較常見的方法之一,本方法主要是以白虎湯為基礎方加味而成的經驗方。其中桑葉、菊花有疏散風熱的作用比較好。現聽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下了。 步驟/方法: 1、 首先來說我們都知道神經性皮炎一旦出現在患者
發布於 2022-10-31 02:15
0評論
中醫學無論在當今還是以往一直是治病防病,人類繁衍生息必不可少的自然科學的一部分,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浩如煙海的中醫學體系中的滄海一粟。古今到現在,凡名醫者無有不精通掌握傷寒論者、無不用經方者。何為經方:經方,在辭海中是這樣定義的,經方:中醫學名詞,古代方書的統稱。後世稱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等書中的方劑為經方,與宋元以後的時方相對而言。經方的特點“藥味精簡,藥量精確,加減靈活,療
發布於 2022-11-30 13:06
0評論
因為陪兒子看醫生,接觸過中美兩地的兒科醫生,並時常關注兩國醫院和醫生的服務的差別,就中美兒科醫生而言是有較多的差別,從水平上講,中國的兒科醫生臨床經驗豐富,水平也不低。但醫療體制不同,導致醫療實踐和服務檔次有距離:在美國,從嬰兒出生起,每家每戶就得與兒科醫生:打交道,在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有規定,新生兒必須要經兒科醫生:檢查後,才能從醫院放行。大部分(有條件的)的家庭會事先選好家庭兒科醫生,如果沒有
發布於 2023-03-27 16:06
0評論
長期的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治急性外耳道溼疹方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處方】苦參6克,蒼朮10克,鹽黃柏10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蒲公英10克,車前子(包煎)15克,當歸10克,柴胡6克。 【功能主治】清熱燥溼,祛風止癢。主肝經溼熱,兼挾風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葛英華方 文中不
發布於 2024-05-20 08:30
0評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精子密度<20×106/mL稱為少精子症,其中僅在精液離心沉澱中,於高倍鏡下見到1~2個精子者稱為嚴重少精子症。而a級精子<25%且a級精子+b級精子<50%則稱為弱精子症。已有研究證實Y染色體長臂上的無精子症因子與精子發生有重要相關性,其微缺失能導致非梗阻性無精子症和嚴重少精子症,但其具體機制尚未闡明。祖國醫學並無“少精子症”、“弱精子
發布於 2023-02-01 19:12
0評論
兒科一般護理原則病室應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定時通風,室溫以18-22度為宜,溼度以55%~65%為宜,按年齡和病種安排床位,避免交叉感染.急性期臥床休息.飲食按醫囑,自備食物需醫務人員同意方可食用.教育病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新病人入院每日測T,P,R三次,連續三天正常後改為每日測二次,7歲以下兒童可只測體溫,高熱39.5度以上者,每四小時測體溫一次. 調適寒溫。氣候多變,老幼病弱者
發布於 2023-08-19 02:0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