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以後,媽媽們會被告知要定期帶寶寶去體檢。初為父母的年輕家長們肯定非常想知道,這麼小的寶寶每次體檢要做些甚麼檢查,應該注意些甚麼問題。
1、0-3歲寶寶體檢的頻率,也就是要多久去一次醫院兒童保健科檢查。一般說來,在生後頭6個月,最好能每月體檢一次。因為在頭6個月寶寶生長非常迅速,每月的定期檢查,可以幫助媽媽瞭解寶寶的生長和健康狀況。6個月後,隨著生長速度開始減緩,可以每2-3個月檢查一次。1歲以後,每3-6個月檢查一次。
2、每次體檢的內容。
(1)基本體檢內容:也就是每次去體檢都必須做的,主要包括體重、身高、坐高、頭圍、胸圍等這些體格指標的測量,以及常規的全身檢查如囟門大小、牙齒萌出的情況、心、肺、腹部、骨骼、四肢這些測量的數據有助於醫生來判斷寶寶的生長狀況和營養狀況。
(2)特殊的必要檢查內容:不是每次體檢都需要做,只有在幾個特定的月齡,醫生給寶寶做的檢查,包括有6月和12個月查血常規,從小指頭上驗血以查有無貧血;9個月左右聽力檢查和智力檢查,看看小寶寶聽的能力如何以及智能發育狀況。
(3)可能需要的特殊檢查:也就是醫生在瞭解了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後,可能需要再進一步作的檢查以鑑別和判斷一下寶寶是否可能會有一些健康問題。這些檢查根據情況不同有許多項目,常見的包括X攝片、B超、抽靜脈血、智力測試、腦幹誘發電位、腦CT等檢查。常見的可能問題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佝僂病、營養不良、矮小、語言發育落後、社交和溝通能力落後、智力發育遲緩等。如醫生檢查發現小寶寶若臀紋不對稱及分臀不完全需拍一張臀部片或B超檢查;小寶寶特別煩躁、有乒乓頭、肋骨外翻等可能懷疑有佝僂病可能的,則進一步需作手腕部攝片和抽靜脈血以查骨骼發育情況和體內鈣磷代謝情況;寶寶到18月還不會開口叫爸爸媽媽,就需要進一步做智力檢查和腦幹誘發電位檢查看看寶寶智力發育、社交溝通能力發展和聽力情況如何等等。
再者,醫生問詢及指導:即每次去體檢時,醫生還會詳細詢問一下寶寶近期的生活情況以及相應的餵養和教養指導。詢問的包括寶寶吃的情況、睡眠情況、活動和玩耍情況、大小便情況等等,發現有不合理的餵養和教養情況給予及時的指出和糾正。同時指導家長寶寶下一步成長的一些內容,同樣圍繞餵養和教養兩大方面展開。
3、帶寶寶去體檢應該注意一些甚麼問題。
(1)去看醫生時,帶好寶寶的體檢卡和預防接種卡,因為上面有詳細記錄寶寶以往體檢的資料,以備醫生了解;
(2)衣服穿著方面最好穿對襟衣服,便於穿脫,不管是測量身高、體重還是醫生體檢時均需脫去寶寶的外衣。
(3)帶寶寶去體檢,最好給寶寶用一次性尿布,並帶好備用的尿布,講究候診時的清潔衛生。同時,人工餵養的寶寶帶好奶粉和奶瓶,有時候診時間較長,寶寶會餓。
(4)對1歲以後的孩子,事先可以和寶寶談談他能理解的到醫院檢查的一些內容,讓寶寶有些心理準備,不至於每次進醫院都有恐懼。此外,平時在帶孩子過程中有甚麼問題還可以及時記錄下來,到體檢時集中向醫生諮詢,從而提高體檢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