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是由於患兒出生時鼻淚管下端Hasner瓣膜未破,為小兒眼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或狹窄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遷延不愈的流淚和炎症,是嬰兒期慢性淚溢最主要的病因。
MacEwen等為了研究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發病率和自然病程,觀察了4792名蘇格蘭的嬰兒,他們發現有接近20%的嬰兒在生後第一年存在淚道系統的異常。
由於此病有一定的自愈性,故3個月以內一般採取保守治療。方法為先擠壓出淚囊區分泌物,然後滴抗生素眼液,5分鐘後再予淚囊區按摩,一日3~4次。按摩方法為食指指腹自內眥鼻骨下方淚囊區由上至下擠壓淚囊。
淚囊區擠壓有分泌物的患兒要行分泌物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以瞭解致病菌和幫助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3個月以後鼻淚管阻塞的自愈率明顯下降,因此在3~6月時可及早行淚道沖洗及淚道探通。沖洗不通暢者即可行淚道探通,早期探通可縮短症狀持續的時間、減輕保守治療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和減少繼發感染的可能性。更為重要的是,6個月以上的患兒,由於感染造成鼻淚管瘢痕增生明顯、探通時阻力較大,因此不但淚道探通成功率降低且常需要多次探通。所以家長不能延誤診治,以免錯過淚道探通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