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腎陰不足肝陽偏亢
【表現】煩躁多動,衝動任性,神思渙散,難以自控,動作笨拙,五心煩熱,兩顴發紅,舌紅少苔,脈細數或弦細而數。
【治法】治宜滋陰潛陽,補腎平肝。
【方用】左歸飲加減,常用熟地、山藥、知母、黃柏、枸杞子、茯苓、丹皮、山茱萸、炙甘草等。
二、心脾氣虛
【表現】為神疲乏力,神思渙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不佳,食慾不振,失眠多夢,舌淡苔白,脈象虛弱。
【治法】治宜健脾養心,益氣安神。
【方用】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常用黨參、黃芪、白朮、茯苓、酸棗仁、遠志、大棗、五味子、小麥、甘草等。
三、溼熱內蘊痰火擾心
【表現】為多動不寧,煩躁易怒,胸悶納呆,痰多口苦,口渴多飲,便幹溺赤,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治宜清熱利溼,化痰寧心。
【方用】黃連溫膽湯加味,常用陳皮、法夏、茯苓、甘草、竹茹、膽南星、栝樓、枳實、石菖蒲、珍珠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