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腦梗塞是高血壓病人中較多見的一種腦深部小血管病變。與常見的大腦中動脈閉塞引起的腦梗死不同,腔隙性腦梗死主要是由大腦各動脈細小的深部穿通動脈分支閉塞所致,一般好發在大腦基底節及頂深部,其次在丘腦、丙囊、橋腦部位。控隙性腦梗塞直徑一般為2~20毫米。過去只能用CT來檢查,但對小於10毫米的病灶,CT無法分辨出來。近幾年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普遍使用,可以清楚地顯示l毫米的微小病灶,因此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血壓病病人患有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據最近統計,醫院高血壓病房住院病人大約有1/3合併腔隙性腦梗死。
腔隙性腦梗死病人的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昏,甚至眩暈,還有行走偏斜、一側或雙側肢體肌力減退、言語不清、皮膚感覺麻木,甚至一過性腦缺血等多種表現,一般不會發生半身不遂等嚴重影響生活起居的情況。高血壓是腔隙性腦梗死發病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高血壓病程長、血壓波動大的病人,以及伴發糖尿病且吸菸的病人,更易發生腔隙性腦梗死,應當予以高度警惕。
高血壓病病人發生腔隙性腦梗死從解剖及病理方面分析,由於腦內細小的深部穿通動脈直接自較大的腦動脈成直角分出,本身承受壓力較高,當血壓過高時,由於承受過高壓力,使這些小動脈管壁增厚,管腔縮小,血管變性,因而發生小血栓,使血管閉塞,最終形成微小梗死灶(即腔隙性腦梗死)。長期血壓升高還會使這些小動脈移位、扭曲和變形,致使血流減慢而發生栓塞。由此可見,控制高血壓是預防腔隙性腦梗死及其復發的最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