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 膽紅素能吸收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脂溶性的膽紅素氧化成為一種水溶性的產物(光-氧化膽紅素,即雙吡咯),能從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膽紅素的吸收光帶是400~500毫微米,尤其是在420~440毫微米波長時光分解作用最強,藍色熒光波長主峰在425~475毫微米之間,故多采用藍色熒光燈進行治療。近年來,有報告綠光退黃效果勝於藍光者。
2、方法及注意事項: 讓患兒裸體睡於藍光箱中央,光源距嬰兒體表50 cm,兩眼及外生殖器用黑罩或黑布遮蓋。箱周溫度應保持在30~32℃,每小時測肛溫1次,使體溫保持在36.5~37.2℃之間。光照時間根據病因、病情輕重和血清膽紅素濃度減退的程度來定,可連續照射24~72小時。
光療對結合膽紅素的作用很弱。當血清結合膽素 >64.8μmol/L (4mg/dl)、轉氨酶及鹼性磷酸酶升高時,光療後膽綠素蓄積,可使皮膚呈青銅色,即青銅症。故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或肝功能有損害的病兒不宜作光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