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疝气”,中医又称为“狐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腹壁下方、大腿根部)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甚至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腹股沟管甚至是阴囊/大阴唇。常表现为隆起于皮下的局部包块,易见又可触及。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腹股沟疝是人类特有的常见和多发疾病,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英国查尔斯王子,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台湾作家李敖,着名足球运动员卡卡、杰拉德、兰帕德、欧文等,都曾遭遇疝气缠身。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所进行的腹股沟疝修补术超过2000万例。而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新增腹股沟疝病例,总体发病率为0.3%-0.6%,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该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升高,6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1%。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小儿的腹股沟疝均为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2%~4%,多数在2岁以内发病,一般在生后数月出现,1周岁后发病率有所下降,18-45岁较少发病,65岁以后发病又明显增加。
腹股沟疝是一个普遍而难缠的疾病,目前,我国疝病的治疗仍有较大的误区。不少人认为疝病不是什么大病,得了疝病不当回事,还有患者得病之后病急乱投医,偏信小广告上的“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不复发”,到一些不规范的医疗场所治疗,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和副作用。为此,本章节内容将为你揭示腹股沟疝的前因后果,并针对大众对本疾病的常见误区进行解读。在此之前,你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人为什么会出现腹股沟疝?
迄今腹股沟疝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一方面是人的解剖和生理因素即先天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诱发因素。
1、鞘状突未闭
鞘状突未闭是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的解剖基础之一。胚胎期在发育过程中睾丸自腹腔内经过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内,随睾丸下移的腹膜形成鞘状突起,鞘状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鞘膜并闭锁。如鞘突完全或部分未闭,腹腔内容物由此进入腹股沟管和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女性没有睾丸下降的过程,也就没有鞘突,其腹股沟管内口只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较男性更小,因而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2、腹壁薄弱或功能不全
腹股沟区是人体唯一没有肌肉组织覆盖的区域,只有一层比较薄的腹横筋膜,人类直立行走后导致腹股沟区承受着腹腔内的压力增加三倍。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缩,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腹壁功能不全而患腹股沟疝。
3、腹内压力增高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老年人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肥大、习惯性便秘等疾病,长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难、排便费力,致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排挤、压迫腹内脏器向腹壁薄弱的区域移位。此外,长期重体力活动、妇女妊娠、肝硬化腹水等也会缓慢引起腹压升高,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4、其它
遗传因素,吸烟,肥胖等可能与腹股沟疝发生有关。
如何知道我患了腹股沟疝?
如前所述,腹股沟疝是由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壁上有一个缺损,也就是在腹壁里面有“窟
窿”,腹腔内的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的“窟窿”突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柔软的包块,刚起病时包块较小,仅在腹压增高的时候如用力大便、咳嗽、活动、婴儿啼哭的时候出现,轻轻按压可回纳,仰卧时会变小或消失。初期多数的腹股沟疝患者并无特殊不适,或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确立诊断。症状不典型时可通过B超或MRI/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建立诊断。
随着病程增加,包块可逐渐增大,甚至自腹股沟区逐步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随着疝出的内容物增多,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平卧后或手托可使包块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如果疝内容物被卡压住不能回纳,则为嵌顿性疝,如果嵌顿的是肠管,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肠梗阻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逐步加重,终将发展为绞窄性疝,出现肠坏死、肠穿孔、脓毒败血症、休克,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此外,若婴儿无故出现哭闹、拒食等异常表现时,家长应注意检查一下有无疝气发生嵌顿情况。
得了腹股沟疝怎么办?
很多人都认为不痛不痒的病不需要治疗,腹股沟疝潜在的巨大危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直到包块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才想到要去医院看医生。事实上,腹股沟疝的疝块可随病程持续而逐渐增大,不断加重腹壁的损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加大治疗的难度,甚至影响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疝块一旦发生不能回纳的情况时,应迅速到医院处理,出现绞窄时可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患了疝病千万不可小视,应及早接受诊治。除少数特殊情况以外,均应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从理论上讲,婴儿的腹股沟疝可因腹肌随躯体发育逐步强壮,有自愈的可能。因此,通常主张六个月以内的婴儿若不出现嵌顿或绞窄可选择保守治疗,主要是避免大哭大闹,便秘,及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增大的情况,注意观察。必要时可使用小儿疝气带,但如果腹股沟疝很大,或反复突出还纳失败,嵌顿时间过长,应尽快手术治疗。六个月以上的婴儿疝自愈机会明显减少。一岁以上的幼儿自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主张明确诊断后即行手术治疗。一般而言,疝的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发生任何后遗症。
男性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腹股沟疝,可以选择密切观察,也可择期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它原因有手术禁忌者,可选择医用疝气带,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但长期使用疝气带可引起腹壁的疝囊颈与疝内容物(肠管)发生粘连,增加以后手术的难度,佩戴不当还可引起肠管嵌顿、坏死,故应慎用。
2、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应根据病人的情况以及医疗技术条件的不同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手术前准备包括血液检查、医学评估、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术前应戒烟,对于有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难等腹压增高的情况者,应在术前先行处理。伴有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应该在手术前对其危险性加以评估,尤其对心、肺疾病患者,需治疗和处理后再进行手术。
绝大多数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腹壁薄弱不明显,只需单纯的结扎腹壁上的“窟窿”(即疝囊高位结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目前认为腹腔镜下小儿疝微创手术正逐步替代传统手术而成为主要的术式。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小儿疝气只需要在肚子上开1-2个约5毫米的小孔,术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动、办理出院。
成人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可分为传统手术和现代的无张力修补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堵塞腹壁上的“窟窿”和加强薄弱腹壁的强度。传统手术即组织对组织的直接缝合,强调的是“缝”,就像衣服口袋破了,拿粗丝线把窟窿直接缝上,而无张力修补术强调“补”,就是用各种各样的补丁把窟窿补上。传统的修补手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将组织和组织强行拉起来缝合后的张力过大,术后局部疼痛、复发率高(约10%)等缺点一直难以克服。随着医学的进步,近二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无张力修补手术已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流术式,该术式利用各种修补材料(人工合成补片)植入腹股沟区缺损部位以修补“漏洞”,植入体内的补片成为一个架构,就像建造房屋需要扎好钢筋一样,随后通过人体自身的组织向内生长,局部组织疤痕形成而达到修补目的,大约3个月补片和人体组织完全融为一体,不必取出,对人体几乎无影响。其特点是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部分患者可在局麻下门诊手术完成,复发率低(约1-3%),但腹壁将留有一约4-5厘米的切口疤痕。
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腹腔镜疝修补术就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通常在腹壁上打三个5-10毫米的孔,加上补片和其它器械,就可完成整个手术。腹腔镜手术美容效果好,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更低。尤其是对复发性疝、双侧疝疗效更加确切。但其缺点是手术时间和费用方面较开放手术高,学习曲线相对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只有少数接受过正规腔镜技能培训的外科医生才能开展。
应该强调的是,目前的证据不能说明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哪一种应作为常规手术,应根据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疝修补材料的进步,腹腔镜疝修补术将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手术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接受局部麻醉手术后的患者无需禁食水,术后即可进食。全麻术后的患者在手术当日麻醉清醒后6小时,若无呕吐或其它不适,即可进食易消化食物, 术后第1日可缓慢下床活动, 术后2-3日出院。无基础内科疾病的年轻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甚至24小时内即可康复出院。术后一般不用抗生素,除非患者属高危感染人群,如高龄、肥胖、糖尿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状况等。
伤口保持清洁干燥。保持大、小便通畅,因伤口疼痛影响排便者,可遵医嘱口服止痛药。便秘患者可服用通便药物或使用开塞露治疗。术后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咳嗽,若无法避免时,应用手按住伤口再咳。积极正确治疗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按医嘱定期返院复诊。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出血,阴囊肿胀等现象,请随时回院处理。通常情况下术后1-2周即可恢复日常工作。手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引起腹压升高的活动,如提重物、跑步、登山、长时间上下楼梯等剧烈运动。
由于不少患者对本病缺乏了解,长期以来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我们把临床所遇的许多患者对于本病存在的最常见的误区加以总结,以帮助患者提高对于本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
1、腹股沟有包块就是腹股沟疝吗?
腹股沟区包块是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按发病率高低,大体可分为腹股沟区软组织结节(如脂肪瘤、纤维瘤等)、腹股沟疝、慢性淋巴结炎、隐睾、淋巴瘤、睾丸鞘膜积液、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这些疾病的主要共同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包块,诊断上有时混淆。一般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加以判断,必要时要进行相关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2、认为不会危及生命,所以可治可不治
我国的腹股沟疝患者发病人群甚为庞大,但目前的实际就诊率仍旧很低,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更低。究其原因除了错误的认为腹股沟疝虽然是个“小病”不会危及生命外;发病的部位位于外生殖器旁,使有些病人羞于去医院就诊;还有些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寄希望于通过保守治疗的办法解决。
腹股沟疝无法自愈,长期忽视治疗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一旦疝不能回纳形成嵌顿疝,可导致剧烈疼痛,肠梗阻,肠坏死、穿孔,脓毒败血症,甚至死亡。因此,当疝的症状出现时,如腹股沟明显包块或疼痛感,应当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因为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的情况下,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更大的手术。因此,越早就医,就越容易治疗,效果越好。
3、害怕手术,相信保守治疗的方法
对于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许多悲剧的发生都和患者认知程度不够相关。不少患者仍在被社会上流传的虚假广告所误导,一些不法“医生”利用患者的顾虑、惧怕心理,鼓吹“新技术”疗效好,疝气不开刀,来骗取患者钱财。目前非手术的治疗如中医中药、贴肚脐、疝带等方法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医疗市场上仍有某些非手术治疗手段如“疝的局部注射”,既缺乏科学依据,又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应予摒弃。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无数的医学实践证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同时,局麻下疝修补手术的开展,使得更多原来因高龄或心肺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治疗机会。
因此,广大腹股沟疝患者应科学、正确的认识本疾病。消除对本疾病存在的误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