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不同,治理措施也有所差别,几位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重在落实。中科院专家王跃思说,以机动车燃油排放为例,可以抽查目前汽车尾气排放的合格程度,抽查油品质量的合格程度,如果这些日常监管能做到位,要比应急性的限行车辆更有用。
完善公交系统。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今年1月启动的重污染日应急预案是个好开端,但是限制机动车出行、限制企业排污都是权宜之计。从日常生活来讲,应完善公交系统,调整交通方式、增加公交车次,还可以完善自行车租赁制度,鼓励人们短途出行时多骑自行车、多步行。
合理使用脱硫除尘等设备。专项组认为,应主要控制工业和燃煤过程,重点在于燃烧后的脱硫、脱硝和除尘处理。有些企业还没有这类设施,有的设备齐全,但为了节省成本,有选择地开启或不开设备,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将“按日计罚”纳入条例。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自然大学共同建议,对于破坏大气环境的行为,应加重处罚力度。自然大学发起人冯永锋说:“建议将‘按日计罚’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即从发现污染到污染终止,每天都要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污染时日越长,罚款越重。
家庭饮食少煎炸、多清淡。油烟型污染物对雾霾的“贡献”也较大,家庭烹饪时,可以尽量选择清淡饮食,除了减少油烟排放,也有益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