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到产褥期对于女性而言是非常特殊的时期,特别是产褥期,如果护理不好容易得病。怀孕以后因为身体变化,有一部分孕妇会出现平底足,而这种后天形成的平底足容易在后面的产褥期引发疾病,那么对于孕妇的平底足应该怎么办呢?
孕妇在进入妊娠后期的时候,为了能够顺利的让新生命诞生,体内的激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孕激素、松弛激素的水平会上升,这些激素的作用之一就是松弛骨盆上的韧带,让骨盆在分娩时能够顺利打开。可是,这些激素并不仅仅作用在骨盆上,也会作用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脚、脊柱等。
脚内各个骨主要靠韧带进行连接固定,当脚内的韧带出现松弛后,足弓就会出现塌陷,并在分娩前达到最大程度。一般来讲,塌陷会在分娩后开始慢慢恢复,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足弓在分娩后是无法恢复到产前状态的,而且,这种塌陷是永久性的。
为什么足弓塌陷会引起月子病?
首先是足局部,足弓的塌陷会引起足部力学环境的改变,容易造成局部关节受力过大,足底筋膜过分紧张,从而引起足跟痛,足背痛等问题,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足跟骨会逐渐产生骨赘,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刺。
另外,足弓塌陷会造成下肢向身体内侧旋转,这会造成髋-骨盆-腰椎复合结构的功能异常,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腰痛、膝关节疼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尽快解决,就会进一步发展,比如,当脊柱力学失衡后,椎间盘会快速的老化,从而造成椎间盘突出等问题。膝关节则可能由于受力方式的变化,造成过早的出现关节软骨退变,形成关节炎。体重越大的人,这种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