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6-27 02:14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

  中成药:白带丸。

  (3)肝郁脾虚: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纳差便溏,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利湿。

  方药:丹皮、白芍、白术、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栀子、泽泻、黑芥穗、车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加味道遥丸。

  (4)外泊法:①外阴熏洗:苍术、生苡仁、苦参各15克,黄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产后阴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相关文章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
发布于 2023-03-23 08:07
0评论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
发布于 2023-04-01 00:12
0评论
一、早期乳腺炎的治疗 初起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原则为解毒清热、通乳消肿。 内服药:汤药: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气郁加橘叶、川子;发热明显加生石膏,重用黄芩,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勺。 外用药:金黄膏、玉露膏外敷或芒硝溶液散敷,或者选用乳腺治愈膏外贴,简单方便、有效,初起阶段注意保持乳汁排出通畅
发布于 2023-04-20 02:40
0评论
1、肝气郁结证 证候:经前抑郁不乐,情绪不宁,烦躁易怒,甚至怒而发狂;经后逐渐减轻复如常热,月经量多,色红,经期提前。胸闷胁胀,不思饮食,彻夜不眠,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 2、痰火上扰证 证候:经行狂躁不安,头痛失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面红目赤,心胸烦闷,舌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
发布于 2023-06-06 04:30
0评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易发生血肿。从病理生理来看,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组织灌流量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缺血、缺氧、水肿,血管脆性增加,当受到外力加压或碰撞时,阴道黏膜下血管破裂、离断、出血,在疏松组织中很快扩展为血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则表现为会阴伤口或切口的广泛性渗血,如果止血不彻底,则容易形成弥漫性血肿。在血肿中,头位顺产,其中Ⅰ
发布于 2023-06-27 05:28
0评论
中医治疗 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中药名方“产后恶露膏”即是中医治疗此症之专用药。由益母草、红花、桃仁、急性子四位中药组成,产后恶露膏以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
发布于 2023-08-08 13:48
0评论
方药组成: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清下焦之湿热,而本证主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故以龙胆草为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亦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柴
发布于 2023-06-10 10:39
0评论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
发布于 2024-05-25 04:38
0评论
产褥中暑(puerperalheatstroke)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及体质虚弱的条件下,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性急性疾病。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产后郁冒”范畴。产妇亡血多汗,血虚津伤,阳气独盛于上,复因感受寒邪,气机壅塞,上焦不通,胃气失和,津液不足,因而见有脉弱,呕吐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以及舌有苔、身无汗等症者,治以发汗散邪、调和阴阳,以使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相
发布于 2023-08-30 16:30
0评论
中医辩证 产后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胎产心法》 一、气虚:素体气虚,正气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冲任失固,不能摄血,以致恶露不绝。 二、血热:素体阴虚,复因产时失血,阴液耗损,阴虚生内热,或产后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净。 产后恶露中医诊断治疗 三、血瘀:
发布于 2023-04-29 21:3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