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根据大宗尸检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2%~7.9%,但大多数为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年发生率为10%。据统计,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高峰发病年龄为40~60岁。动脉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为60~70%。第一次出血后经保守治疗存活下来的病人,有35%将在一年内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将在5年内死亡。动脉瘤出血后1年内发生严重病残或死亡者超过60%。所以对此类病人应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一、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及时正确的诊断,早期消除再出血的危险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关键;
1、CT及CTA: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CT可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血肿的大小、有无脑受压、脑积水等。CTA可以清楚的显示颅内动脉瘤,对直径大于2mm的动脉瘤诊断率达98%。三维重建可显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2、MRI及MRA:MRI可以发现动脉瘤内有无血栓形成。MRA可以清楚的显示颅内动脉瘤,对直径大于2mm的动脉瘤诊断率达98%。并可以三维重建而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3、腰椎穿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后SAH的直接证据。对有症状而CT或MRI无显示的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腰穿放脑脊液时要谨慎,避免过多、过快,防止脑疝或动脉瘤再破裂出血。
4、全脑血管造影(DSA):目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血管造影不仅可以发现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状、数目、瘤颈的宽窄、瘤颈的伸展方向、有无侧枝血管及动脉血管硬化,3-D造影还可以明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直接、形象的证据。但是,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而且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因此,首次造影阴性的出血患者需在出血后1~2月再次行DSA检查,包括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
二、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动脉瘤是中青年患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一经确诊,必须紧急给予必要的外科治疗。其原因:
1、急性期出血刺激脑底或脑表面的血管引起脑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脑梗塞,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偏瘫、失语等脑损害表现。
2、此类病人2周内再出血率约为20%左右,使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争取达到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的作用。它包括显微神经外科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神经外科的动脉瘤囊内栓塞术或二者的综合治疗。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在全麻的情况下切开头皮,去除相应部位的颅骨,然后分离脑组织间隙,找到动脉瘤并分离出瘤颈,应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然后进行颅骨复位,达到动脉瘤的治疗目的。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患者在全麻或局麻的情况下,行股动脉穿刺,经血管系统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以微弹簧圈、医用胶等材料闭塞动脉瘤,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和复发,达到治愈目的。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将血管内治疗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对于开颅困难、一般情况差难于耐受手术的或出血急性期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同样可以奏效。
另外,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危险性低、成功率高等突出优点,为病人所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