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4 11:04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 儿童期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 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0.3%, 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0.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4%。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的广泛和深入开展,听力障碍婴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听力障碍婴幼儿能否获得理想和最大限度的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早期干预的涵义
  早期干预原意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为改善处境(经济和文化等)不利家庭儿童的受教育条件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教育。目前,其内涵已扩展为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可能或已出现发展缺陷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营养、医疗、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养育指导等综合性服务。通过持续而系统的早期干预,使儿童在身体、行为、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得到改善和提高,为其以后进入普通教育机构或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创造条件。
  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国内外报道已经证实,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使听力损伤儿童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人类听觉系统的发育自降生后即开始,在3个月之内主要为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完成的反射性听觉反应,在3个月以后由于外周及中枢各级听觉系统迅速发育,使有意义的听觉活动得以逐渐发展。
  三、国外听力障碍婴幼儿早期干预模式
  Jack P.等学者认为,早期干预会有效的促进听力残疾儿童的发展,即对送达专业康复机构的儿童,提供有效合理的康复课程,并有针对性的努力,同时注意和儿童家长一起共同对聋儿进行康复、教育。听力障碍婴幼儿的早期干预需要卫生与教育、政治与社会紧密结合,需要各学科多边的合作。在美国等国家,早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四种服务模式。

  1、以医院为中心的的服务模式,包括:医疗性养护,寄宿性医疗服务和医院。

  2、结合型服务模式,儿童个体、家庭、群体以及社区相结合。

  3、以中心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包括家长―儿童中心,儿童发育中心和特殊早期干预中心。

  4、以家庭为依托的服务模式,分为家庭支持、家庭访视和家庭托幼机构。
  四、国内听力障碍婴幼儿早期干预概况
  我国高度重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1994年10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0年1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于2008年4月进行了修订。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积极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在1999年,我国卫生部、中残联等十个部、局在确定全国“爱耳日”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 2004年12月我国卫生部颁布[2004]439号文件,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这一系列的工作使全民预防听力障碍的意识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婴幼儿听力的关注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7年12月我国政府颁布了《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提出在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此后,国内各大省市制定和颁布了各自的干预目标和规划,积极宣传和普及听力障碍预防及康复知识,大力开展聋儿康复训练,显著改善了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干预及康复服务状况。
  五、听力障碍婴幼儿早期干预原则
  婴幼儿的早期干预策略应包括从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诊断,到助听装置选配,再到早期听力言语康复的一系列工作范畴。对于听力障碍的患儿而言,首要的干预目的是改善听力和实施声放大。即采用药物、手术、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段使其听力得到改善和声放大。中耳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听力损失,可采用药物治疗,中耳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或外中耳畸形的患儿,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确诊为双侧永久性听力损失的患儿,需选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无效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择期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达到早期改善听力的目的。
  总之,早期干预的原则,首要任务是采用语声放大、药物、手术、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方法,使听力障碍婴幼儿获得听力改善和声放大,使其听到声音;其次是采用科学和有效的听觉言语康复及训练方法,使其听懂声音,学会说活。最后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言语交流,回归到主流社会。这一系列艰巨的工作,需要广大听力学家和听力康复工作者来共同协作完成。

对有听力障碍的婴儿和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相关文章
儿童听力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专家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一、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二、孩子与人交谈时,有眼睛紧盯着讲话人的嘴的习惯,这是耳聋之人特有的一种“读唇”的表现。三、在呼唤孩子时,孩子无反应或反应迟钝,而且孩子对声源的位置判别能力很差。如果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呼唤人的位置,而是转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方向。
发布于 2023-03-04 09:06
0评论
早期发现耳聋的法宝――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小儿,在出生时住院期间(一般是出生后48-72小时之间最佳)由听力筛查技术人员到产科对其听力进行快速的初步测试(听力初筛),初次的测试的结果用“通过”和“未通知”来表示,将小儿分为通过筛查、未通过筛查两个群体。“通过”的新生儿说明听功能基本正常,未通过筛查人群需在出生后42天内复筛;复筛“通过”的新生儿也说明听功能基本正常,
发布于 2023-03-04 08:41
0评论
1、按耳聋的发生部位分类 听力障碍(1)传导性耳聋凡病变局限于外耳和中耳,并影响导音功能者,均为传导性耳聋。如外耳和中耳的发育畸形、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耳硬化等,都可引起传导性听力损失。[1] (2)感音性耳聋凡直接影响到末梢感受器、听神经传导途径和听中枢的各种病变,都可以造成感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①耳蜗性聋:凡病变局限于耳蜗,并影响其感音功能者,即为耳蜗性
发布于 2024-12-15 06:27
0评论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以时间顺序逐渐呈现,生后1~2个月出现湿疹和食物过敏,以后发展为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称为过敏进程。过敏和遗传有关,父母一方有过敏史的婴儿,其过敏危险性为20%~40%,父母双方均过敏的婴儿,其危险性升至50%~70%。即为过敏高风险儿童。研究表明,母亲妊娠晚期发生过敏性疾病能显著增加婴儿过敏的发生,尤其是哮喘发作。因此加强产前保健,防止有过敏史的孕妇发生
发布于 2023-01-21 10:26
0评论
概述 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还有以后的生活还有学习,早期进行治疗,有很大的康复作用,注意积极进行治疗来缓解患儿的症状,大部分是在小孩围生期,注意这个障碍是非进行性的,脑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小孩出生之后要是发现是脑瘫,应该注意及时在医院儿科或者是儿童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或者是出生之后出现的大脑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或者是控制障碍, 步骤/方法: 1、 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的治疗,现在最近
发布于 2023-01-04 07:11
0评论
概述 早产儿是指在怀孕24周到怀孕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由于离预产期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很多早产儿的发育并没有完全,有些需要出生之后,在保温箱里面,一直治疗到37周左右,才可以放心的交给家长去养。早产儿属于脑瘫的一项可能因素,属于高危人群,因此,会比足月儿多许多的治疗和更为细致的照看,家长辛苦一点,只要孩子没有事,什么都是值得的。 步骤/方法: 1、 如果目前没有任何脑瘫的征兆,还需要早期干
发布于 2023-07-31 01:16
0评论
如何预防听力障碍的发生?引起听力障碍(耳聋)的原因主要有耳毒性药物(例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其次为病毒感染(如流感和高烧)、传染性疾病(如腮腺炎等),再次为家族性遗传病(如21三染色体征合征等)等等。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退化、死亡,从而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预防听力障碍的发生要特别关注以下情况:(1)从婚检开始,孕期注意保养,避免感冒和感染,孕期不乱服药。(2)要尽量避免
发布于 2023-03-04 08:06
0评论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作为一项防控听力障碍的有效措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尤其上海作为该项目的研究者和推广者之一,在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方面已经走在前端。但是对于出生时尚不存在听力障碍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新生儿听力筛查无法及时发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儿童会逐渐出现听力损失。也就是说,迟发性听力障碍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不容忽视。迟发性听力障碍是指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听力损失,目前关注
发布于 2023-02-17 12:16
0评论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保护鼓室内的小骨骼,可避免患似骨质疏松样的耳硬化症。因此,补充一些钙和维生素D能防止骨骼损害。 饮用脱脂乳可以增加耳骨骨质,也可净化耳动脉;常吃胡萝卜、南瓜、西葫芦等蔬菜能补充β-胡萝卜素;酵母、花生、牡蛎、贝类和牛羊肉等含锌较多;从深绿色叶菜和硬果中可
发布于 2024-12-15 06:40
0评论
由于年龄增大及生产性噪声引发的听力损伤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而近来有许多年轻人甚至是许多青少年因耳鸣、听力下降前来医院就诊,国外有研究表明因娱乐性噪声引起的青少年的听力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中心统计每年全世界新增约5百万由噪声导致听力损伤的青少年。较常见的娱乐性噪声包括音乐播放器(随身听、MP3)、手机、KTV、蹦迪等高音量声音。下面我们逐一介绍它们的听力损伤机理和结果。1、MP3越来越多
发布于 2022-10-21 07:5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