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9-17 08:14

  错误1 只要是咳嗽,统统使用止咳药

  很多人认为只要出现咳嗽,就应该使用止咳药。以为只要服用了止咳药,咳嗽就会嘎然而止。

  专家解析:的确,轻度干咳或痰量很少的患者,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等止咳药,这类药物经口服后,可覆盖在咽喉黏膜上,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剧烈干咳,咳嗽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咳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枢止咳药,如可待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咳嗽都需要使用止咳药。例如,咳嗽时出现痰液,且痰量逐渐增多,黏度变稠,颜色变黄时,往往表明呼吸道炎症加重,此时不宜使用止咳药,而应选用祛痰药,必要时还需使用抗生素,以免痰液滞留,诱发肺部感染。咳嗽应针对病因治疗,只有去除病因,咳嗽才能真正治愈。例如,因过敏引起的咳嗽应选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治疗;因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引起的咳嗽应及时停用此类药物;因心功能衰竭引起的咳嗽应使用强心利尿治疗。

  错误2 同时服用多种咳嗽药好得更快

  许多患者出现咳嗽后,往往自我服用止咳药,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同时服用几种止咳药,咳嗽会好得更快。

  专家解析:其实,不同商品名的止咳药往往配方相似,无需服用多种止咳药。如果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止咳药,可能某一种有效成分的摄入量会超过安全剂量范围,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上经常使用复方止咳祛痰药,其成分不仅有止咳药、祛痰药,也适当加入了支气管扩张剂或抗组胺药等。服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叠加作用。

服用中药止咳的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1少吃瓜子这类含油脂高的食物,这类食物容易让痰液增多,可以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果蔬菜,现在正好梨已经成熟,很新鲜很甜,而且水分充足,吃了还可以润肺,对咳嗽也是有好处的。 2抗生素不要乱使用,如果乱使用抗生素药物可能引起其他的疾病。咳嗽的症状一般是因为病毒引起的感冒从而引发的咳嗽症状,而抗生素则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 3引起咳嗽的症状的原因有很多种,分为寒、热、温、
发布于 2022-12-30 21:27
0评论
错误1只要是咳嗽,统统使用止咳药 很多人认为只要出现咳嗽,就应该使用止咳药。以为只要服用了止咳药,咳嗽就会嘎然而止。 专家解析:的确,轻度干咳或痰量很少的患者,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等止咳药,这类药物经口服后,可覆盖在咽喉黏膜上,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剧烈干咳,咳嗽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咳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枢止咳药,如可待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咳嗽都需要使用止
发布于 2024-05-20 10:24
0评论
民谚有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话,除了说明白萝卜是冬天的应季蔬菜外,还道出了它的食疗功效。其实,白萝卜还有不少好搭档,有的可以营养互补,有的能让滋补功效加倍。不过吃白萝卜也是有禁忌的: 1、白萝卜、胡萝卜忌合煮。白萝卜性味甘辛微凉,功能偏利;胡萝卜性味甘辛微温,功能偏补。其性味功能不合;两者皆含多种酶类,特别是生食或凉拌时,极易发生酶类的分解与变化。而白萝卜与胡萝卜合煮,白萝卜
发布于 2024-02-16 20:22
0评论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痰由白变黄者应到医院就诊。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7.对本品过敏
发布于 2023-11-10 15:23
0评论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5.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
发布于 2023-09-24 04:55
0评论
1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2不宜为追求快速疗效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3
发布于 2022-12-15 15:00
0评论
一、熬制器具的选择 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 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在第一次使用陶器和砂器熬制中药前,最好在陶器和砂器里熬一次粥,让陶器和砂器的小孔隙被粥填满,这样在熬药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更好的熬制,防止药液流失。 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 二、熬制前的浸泡 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
发布于 2023-09-19 10:14
0评论
1.施行熏蒸疗法,应时时注意防止烫伤,各种用具易牢固稳妥,热源应当合理,药不应接触皮肤。 2.小儿及智能低下,年老体弱者熏蒸时间不易过长需家属陪同。 3.熏蒸浴具要注意消毒。 4.治疗期间对辛辣,油腻,甘甜等食物摄入应适当控制。 5.治疗期间,停用各种洗面奶。 6.做完熏蒸后要喝300-500ml的白开水。
发布于 2023-09-13 19:00
0评论
一般应用中草药减肥参照的辨证分型大致有以下五种: (1)脾虚湿阻:体肥壅肿、倦卧少动、胸闷气短、纳差腹满、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法:健脾益气,化痰除湿。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合胃苓汤加减。 (2)脾肾两虚:形体肥胖、疲倦乏力、腰背酸痛、头晕气短、畏寒肢冷、阳痿阴冷、下肢浮肿、舌淡体胖、脉沉细。治法:益气健脾,温阳益肾。方药: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减。 (3)肝郁气滞:形体肥胖、胸胁苦满、胃脘痞
发布于 2023-09-23 07:10
0评论
1、配制灌肠液时应避免使用对肠粘膜有腐蚀作用的药物。 2、插入肛管时手法应轻柔,以免擦伤粘膜。如有痔疮者,更应审慎。 3、灌肠液应根据病情保留一段时间,如某些病人不能保留,可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位,灌肠液亦宜减少剂量。灌肠的时间一般以晚上临睡前为宜。 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摄氏度,
发布于 2024-06-06 19:5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