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因其智力上的缺陷,导致生活技能相对较差,因此,如何使他们通过教学能够走进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便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贯穿和实施“生活教育”的理念呢?
教学内容生活化
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以衣、食、住、行为主的各相关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尽可能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区生活。为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目前我们学校主要使用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等教材,对程度较轻、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主要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并有选择地使用普教教材。即使这样,各班内的学生残疾程度、接受能力差距仍然很大,我们又在每个班里实行分类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每个教师手里至少有二至三套教材供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选择使用。为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我们编写了以生活化为主旋律的综合康复训练校本教材。教材分为《新同学》和《小学生》两大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能力形成和能力提升两大主板块。
教学语言生活化
智障学生由于脑功能发育障碍,认知能力较差,生活经验缺乏,普遍缺少沟通的动机,交往能力比较差。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沟通和交往能力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较强的沟通与交往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较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立足社会。因此,我们就要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语言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师在使用生活语言时要了解他们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特征,同时生活化的语言语句要简短,语速要适中,要突出质朴、直白、常用,甚至要口语化,或者借助生活中地方性的语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听的能力、理解能力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交流的基础。
教室环境生活化
中重度智障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形象思维,对于他们来说,熟悉的、具体直观的材料比较容易领会掌握。教室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是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一个美丽幽雅、充满知识情趣的教室环境布置,不但能给智障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知识范畴,提高学习积极性。构建生活化校园,布置与学科教学、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室环境,是培智课堂教学面向生活的需要,要考虑培智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实际,用教学积累的字词卡片、生活用具、标签等来装点教室,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能够进行巩固,激发沟通交流的激情。
教育实践生活化
智障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差,怎样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从而达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目的呢?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来模拟,但是效果并不好。现在,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进行实践。
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智障孩子走出校园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