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面是传统的常见食物,这不足为奇的。它的历史渊源要和满族联系起来。
传统的油茶面。油茶面,最初被当做食物时,叫炒面。有民俗学家考证,炒面的发明是来源于战争。这也是生存的需要。当时女真族在北方苦寒之地,早期大量的盐、铁等主要生活资料的来源有两个,互市和战争缴获。当年满洲人征战时,随身携带炒面,可以干吃,相当于压缩饼干的作用。也可以用马奶冲着喝。当时北方不产茶叶,茶要靠互市得来。所以,茶不能被大量饮用之时,可以用炒面加开水冲着喝,喝起来有点像浓烫的茶水,很提神,这种用来代替茶叶冲着喝的炒面,也被民间叫做油茶面。
这样说来,油茶面是一味非常朴实的来自民间的民族传统食物。以往的东北冬天,漫漫的冬日农闲之时,为了节俭口粮,大多数人家基本都是朝九晚五两顿饭。在这两顿之前,如果饿了,冲碗热腾腾的油茶面,绝对是与肠胃的一场艳遇,莫道不销魂,胜却人间美味无数。所以说它是温老暖贫的美食,也不为过。
前面说古时炒面,是以高粱面用油炒熟,来制成油茶面,我没有吃过。至于被入关满洲人携带至京,又变成很多花样,没有一一尝过。我记忆的是小时候的自家炒制的油茶面。我是赶上好时候了,小时候喝的自家做的炒面都是用白面粉炒成的。对于炒油茶面记忆最深的是外婆挥动着锅铲,大铁锅中面的焦香气,冉冉升起弥漫,香味顽强地从冬天那捂得严丝合缝的门窗中,缕缕飘荡出来,老远闻到,口水早已泛了起来。
“宫廷油茶面”的味道——小时候喝姥姥做的油茶面时,最喜欢里面的熟山核桃仁,山核桃特别坚硬,不好抠,桃仁却油水足,酥香满口,如果吃到一块,相当于得了头彩一样。曾下过狠茬,等我有了钱,管够吃。参工作后,有一段时间,总买核桃吃,后来到底吃上了火,吃足性了,够够的。油茶面中,最不喜欢吃里面的青红丝,像根木屑,硬硬的,没有滋味儿,喝油茶时,总是用舌头把青红丝滤出来,偷偷地吐掉,让姥姥发现了,又恼火又惋惜地说,白瞎好东西了,都吃伤了,小心有吃不上的那天。别小瞧这一小碗随冲随喝的油茶面,在冬天两顿饭口之间可帮了大忙,小孩子贪长,嘴还馋,往往饥肠辘辘时,喝上一碗,就能挺上一阵子不饿,驱寒解馋。油茶面冲的过程,我认为是很有观赏性的。把油茶面倒入白瓷碗中,开水注入,边倒水边用汤匙搅动,搅成咖啡色的糊状,德芙巧克力广告语是,丝般感受,对就是那样的细腻润滑的样子。它入口焦香扑香,甜而不腻,稀溜溜的,不费牙,老少皆宜。
岁月模糊,故事不模糊,本原的生活,让人安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