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12-19 04:58

  (一)治疗用药建议:

  早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决定疟疾预后最重要关键,由於台湾根除疟疾已经四十年,近年来境外移入的病例每年约只有30例,临床医师若经验不足,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来;另外因为疟疾病况变化迅速,重症疟疾(severe/complicatedmalaria)开始常以非特异性症状来表现,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常会导致各器官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另外治疗上最棘手的问题是抗药性的问题,以恶性疟来说,传统的药物如chloroquine目前可以说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流行区都已产生抗药性,甚至在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边界还出现对chloroquine,mefloquine,quinine都有抗药性的多重抗药性疟疾(multiple-resistantmalaria),是治疗上的一大挑战。

  90年代以来,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青蒿素类(artemisinin)的药物,被视为是可能解决此一难题的利器。它的安全性高,作用速度快,而且对於不同阶段的疟原虫都有作用[31],目前WHO的建议是使用这类的药,再搭配另一个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artesunate+mefloquine;artemether+lumefantrine),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根据WHO的统计,到2006年1月为止,青蒿素为主的合并疗法(artemisinin-basedcombinationtherapiesorACTs)已经有56个国家采用为治疗疟疾的第一线用药。

  当前治疗疟疾的难题在於一方面必须注意疟原虫的

  疟疾的病原体为疟原虫。可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卵形疟原虫(P.ovale)、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和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

  一、间日疟和卵圆疟

  发作开始为突然寒战发抖,随即反复发热,出汗。为期一周形成间歇性发作的典型模式。头痛或短期不适后,随即寒战发抖,发热持续1~8小时。热退后,病人感到舒适,直到下次寒战前。间日疟新发作趋向于每48小时发一次。

  二、恶性疟

  发作开始为寒战,体温逐渐上升,然后突然下降。发作可持续20~36小时。病人感到比间日疟重和严重头痛。发作间期为36~72小时,此期常感难受和低热。

  三、三日疟

  常为突然发作。发作类似间日疟,但为每72小时发一次。

  疟疾为单细胞病原体,疟原虫感染红细胞所致。

  疟疾的传播为受染雌性按蚊叮咬,输入含疟原虫血,或用注射过疟疾病人的针注射所致。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卵圆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能感染人而致疟疾。

  在美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由于使用抗疟药和杀虫剂已使疟疾罕见,而在热带,疟疾仍常见。有时,从热带来的访问者或从那里回来的旅游者带来疟疾,可致小暴发。

  疟原虫的生活史。当雌性蚊叮咬疟疾病人,摄取含疟原虫血,原虫移至蚊唾液腺,该蚊叮咬他人,原虫沿唾液注入。在人体内,原虫移至肝脏并繁殖,平均2~4周才成熟,然后离肝侵入红细胞,最后致受染的红细胞破裂。

  温馨提示:间日疟原虫和卵圆疟原虫可存于肝细胞内,而周期性释放成熟的原虫入血流,致疟疾症状发作。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不存留于肝内。若其感染不治或治疗不当,成熟的恶性疟原虫可在血中存数月,成熟的三日疟原虫可存留血中数年,而致疟疾症状反复发作。

  抗药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抗疟疾药物的毒性。困难在於,目前疟原虫的抗药性系以临床治疗失败作为定义,无法在治疗之前先作药物感受性试验;而且,重症疟疾症状与奎宁,primaquine等抗疟疾药物的毒性狠相似,都会造成恶心,呕吐,溶血性贫血,低血糖,肺水肿及休克,难以从症状来分辨。

  因应上述难题,临床医师应考虑疟原虫种别(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患者感染疟疾的地理区域(非洲,东南亚,新几内亚,或其他地区),考量患者体质(年龄,心血管疾病,G6PD缺乏症)来选用适当的治疗的药物。

疟疾的病因与分类相关文章
概述 肝硬化疾病在生活中很常见,肝硬化疾病的出现就预示着患者的肝脏已经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而且也是我们平时身体进行解毒最重要的一个场所,所以一旦肝脏出现了损伤也就是预示着我们的身体面临着非常大的磨难,而且要注意是有很多的都会导致肝硬化的存在的,特别是一些生活中的原因或者是一些卫生方面没有好好注意 步骤/方法: 1、 1.有些肝硬化是因为一些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特别是各
发布于 2023-04-01 12:39
0评论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分类如下:1、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物常有薄的外层纤维环包裹,后纵韧带通常未穿破,膨入椎管内最大距离不超过3mm。2、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物高度超过3mm,从纤维破裂口突入椎管,有的表面覆有后纵韧带,手术发现的是一个明显的圆形凸出,切开后纵韧带被膜,突出的髓核常常自动地从切口中挤出,有的突出物已穿破后纵韧带,手术中不用切开被膜就可从神经周围摘
发布于 2022-09-24 23:25
0评论
一般非典型疟疾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败血症疟疾急起高热,热型稽留或弛张者,类似败血症。但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局灶性炎症或转移性化脓病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流行多在秋收季节,与参加秋收接触疫水有密切关系。临床典型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可供鉴别。 3.丝虫病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
发布于 2024-07-08 10:42
0评论
人体四种疟疾在临床表现,病程经过,对药物反应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诊断上应明确患者的疟疾种类。 1.临床诊断要点 ①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 ②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后很快下降,继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h测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则可发现夜间的体温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 ③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叠出现,且有一定的
发布于 2023-12-19 04:51
0评论
【概说】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如邪正相离,
发布于 2025-01-29 03:59
0评论
反射性呕吐        消化系统:咽部刺激(如人为的刺激)、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急性胃肠穿孔、幽门梗阻、大量出血、胃粘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胃扭转、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件肠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等。其他系统:泌尿生殖系疾病:输尿管结石、急性肾孟肾炎、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破
发布于 2023-03-25 16:23
0评论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分类1、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物常有薄的外层纤维环包裹,后纵韧带通常未穿破,膨入椎管内最大距离不超过3mm。2、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物高度超过3mm,从纤维破裂口突入椎管,有的表面覆有后纵韧带,手术发现的是一个明显的圆形凸出,切开后纵韧带被膜,突出的髓核常常自      动地从切口中挤出,有的突出物已穿破后纵韧带,手术中不用切开被膜就可从神经
发布于 2022-12-06 09:16
0评论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疟疾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需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注重日常饮食,以免饮食不当加重病情。 疟疾宜食食物: 患者的食物宜选清淡爽口
发布于 2025-01-29 03:45
0评论
1、虫媒隔离:灭蚊。 2、休息: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饮食:发热期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精神、神志、尿量、尿色及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在出现消化道出血时,会呈现咖啡样呕吐物及黑便)。 5、对症护理: (1)典型发作寒战期应注意保暖;发热期给予降温;大汗期后给予温水擦浴,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同时应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 (2)凶险发作出现惊厥、昏迷时,应注意保持呼吸
发布于 2025-01-29 04:06
0评论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
发布于 2023-12-19 04:3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