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1-30 23:36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

  1.失血性贫血

  (1)急性失血 如外伤,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 如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①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②红细胞酶缺陷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③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异常 ①免疫因素 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感染因素 因寄生虫、细菌毒素、溶血素等破坏红细胞。③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④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

  3.红细胞生成不足

  (1)缺乏造血物质 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骨髓抑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1]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小儿贫血的病因: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1)体内贮铁不足 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mg(平均60~70mg/kg)。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延迟结扎脐带,可使新生儿多得35mg铁。

  (2)铁摄入量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食物过敏、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细胞DNA合成所必须的物质,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缺乏这两种物质可引起贫血,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故常见于素食乳母喂养或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小儿。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叶酸,故叶酸缺乏常见于仅以羊奶喂养或严重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者。

  3.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所致的一类贫血,特点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儿童贫血的病因相关文章
1、怀孕前体内就缺铁,而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比如孕妇原来就偏食或者有慢性病如肠道寄生虫病、月经过多、胃病等,使铁的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加上怀孕后早期妊娠反应,影响了食物的摄入指含铁食物,加上胃液分泌不足,又影响了铁的吸收而造成铁缺乏。 2、怀孕时因为孕妇生理上的变化及成长中胎儿的需要,发生贫血的现象较未怀孕者普遍。妊娠中血液总量及红血球产量都会增加,但血液总量的增加程度主要是血浆量增加比
发布于 2023-02-19 09:55
0评论
1需铁量增加但摄入量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月经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大,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妊娠或哺乳、月经过多,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不良 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切除后,由于胃酸不足且食物迅速进入空肠,快速经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量减少。此外,重度萎缩性胃炎、肠黏膜病变、脂肪泻
发布于 2023-03-12 23:07
0评论
儿童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
发布于 2024-09-04 16:09
0评论
一、发病原因 1、根据溶血发生的部位不同分类根据溶血因素存在的部位不同,可将溶血性贫血分为红细胞内和红细胞外两大类。 (1)红细胞内因素: ①红细胞膜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畸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细胞增生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②红细胞酶的缺陷: A、红细胞糖分解酶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缺乏、磷酸果糖激酶
发布于 2024-04-03 23:50
0评论
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常为母乳喂养而未添加辅食(尤其乳母长期素食或维生素吸收障碍)者、长期仅进食植物性食物或单纯羊奶喂养者。既往患慢性腹泻,或长期服用甲氨蝶呤、苯巴比妥等药物。 患儿皮肤呈腊黄色,呈虚胖或颜面略浮肿。头发细黄、稀疏。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与贫血程度不完全平行。维生素B12缺乏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甚至退步,严重时可出现神经器质性病变,
发布于 2024-01-30 23:42
0评论
(一)支持治疗:应避免劳累、感染,避免使用可诱发溶血的药物。急性溶血或慢性溶血发生溶血危象时,应注意补液,碱化尿液,积极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二)纠正贫血:急性溶血时血红蛋白下降至原来一半或慢性溶血引起重度贫血时,可输注悬浮红细胞。免疫性溶贫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每次输入量以100ml为宜,输血速度宜慢。 (三)病因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行脾切除术;遗传性红细胞酶异常时可
发布于 2024-01-30 23:49
0评论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二、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三、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
发布于 2023-03-06 03:20
0评论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被称为是再障那么主要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出现了障碍性的疾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大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贫血出血和感染的一些特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多都是青壮年人当中比较常见,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药物以及化学毒物和一些辐射和病毒感染都有着直接关系,我们今天就来和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步骤/方法: 1、 首先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药物之间有着直接关系,那么药物型
发布于 2023-04-19 17:05
0评论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 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
发布于 2024-03-06 19:21
0评论
概述 最近这几年内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一直都是比较高的,现在已经呈现了一种年轻化的趋势,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可能会形成过敏性结膜炎,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过敏性的结膜炎呢,为了预防过敏性结膜炎有必要了解过敏性结膜炎的病因,对于过敏性的怎么也可以选择哪些方法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问题,希望对朋友们会有一点帮助。 步骤/方法: 1、 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过敏性结膜
发布于 2024-08-31 04:4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