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常见致病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属,这些致病菌引起角膜炎和眼底病,往往可导致失明,因此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对于有效控制眼部感染尤为重要。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DNA回旋酶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拓扑异构酶,从而阻断细菌的DNA复制,起到杀菌作用。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克服了前三代药物无法对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缺陷,成为广谱抗生素,并能有效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减缓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在体外测量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眼部14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评估了它们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方法:14种致病菌,包括7种革兰氏阳性菌、4种革兰氏阴性菌和3种不常见的菌株,均来自临床上疑似细菌性角膜炎和眼底病患者。根据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的标准,通过微量分析法观察每一株菌的最低抑制浓度。
结果: 1.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MIC值为0.08mg/ml至0.57 mg/ml),对六种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相似;而对革兰氏链球菌,加替沙星的MIC值为0.22 mg/ml,莫西沙星为0.73 mg/ml,有显著差异2。.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加替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28mg/ml明显低于莫西沙星的2.60mg/ml;而加替沙星对肺炎球菌和绿脓杆菌的MIC值为莫西沙星的1/4~1/5。3.对于不常见的菌株(如:。Nocardia astrophila, Mycobacterium tortugae),加替沙星的MIC值只有莫西沙星的1/4。
结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尤其是加替沙星,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常见的眼科病原体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这种效果比莫西沙星更强;对于耐药性较强的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如LASIK术后霉菌性角膜炎,加替沙星有很强的杀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