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24 19:36

  ①治疗血吸虫病

  临床试用南瓜子仁治疗血吸虫病,具有一定疗效。治后大便复查,部分患者转为阴性。尤其对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据73例观察,服药1~5天体温即开始下降者占89%,在6~14天开始退热的占11%,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服药后6~34天;疗程结束后部分病例的肝脾肿大、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则无明显改变。常用制剂:㈠去油粉剂:每日全量240~300克,10岁以下儿童服半量,10~16岁服160~200克。㈡水浸膏:每毫升相当于生南瓜子仁4克。急性病例每日用180毫升,慢性病例每扫服60毫升。儿童剂量按去油粉剂推算。均以30天为一疗程。副作用:服药初期可能有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反应,均较轻微,不久即消失。浸膏反应较粉剂为轻。治疗中有3例晚期病人服药后黄疸指数上升,停药后2例下降,1例仍继续上升而发生肝性昏迷。故对晚期病例应慎重使用。

  ②治疗绦虫病

  南瓜子配合槟榔应用。

  ③治疗蛔虫病

  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1~2两,于早晨空腹时服。观察5~13岁粪检阳性患儿56例,服药后1~2天共51例排出蛔虫;第5~10天48例复查大便,有33例转为阴性。

  ④治疗产后缺乳

  每次用生南瓜子5~6钱,去壳取仁,用纱布包裹捣成泥状,加开水适量和服(亦可加入少许豆油或食糖搅拌),早晚空腹各服1次。一般连服3~5天即可见效。如将瓜子仁炒热吃或煮粥吃则无效。

南瓜子的临床运用相关文章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取明雄黄500g,白糊为丸1000粒。成人每服1丸,10-15岁每服1/2丸,5-9岁每服1/3丸,2-4岁每服1/4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9例(其中喘息性交气管炎1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症状消失未再发)16例,显著好转(症状消失,但感冒或劳累过度时仍有轻微症状)14例,症状减轻9例,无效5例(均合并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因效果不
发布于 2023-10-28 07:15
0评论
概述 桑叶味苦、甘、性寒。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铁扇子,家桑叶,枯桑叶、黄桑叶,霜桑叶,冬桑叶等。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 步骤/方法: 1、 取材:取适量的冬桑叶3-5克左右,开水200-300毫升左右,浸泡即成桑叶茶,频饮。用于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 2、 如果伴有眼睛发痒、色红,口干,可以加入野菊花、夏枯草入内平肝泻火、清热解毒。 3、 如果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
发布于 2024-01-10 14:35
0评论
1.治疗黏连性肠梗阻乌药、川楝子、当归、炒莱菔子各12克,厚朴、元胡、赤芍、枳壳各9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6克(冲)。水煎服。治疗85例,临床治愈7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6.5%,多在1~2日内显效 2.治疗多种疼痛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炒)、青皮(去白)、良姜(炒)各15克,槟榔(锉)2个,川楝子10个,巴豆70个(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候黑色,去巴豆及麸不用),共研
发布于 2024-04-22 23:30
0评论
引产取离块根约20厘米的番薯藤嫩茎,选取软、粗、肥的茎段,长约10~20厘米,去枝叶,浸在75%酒精中消毒后,用无菌纱布揩干即可使用。 带根块番薯藤按妇科操作常规,将消毒后的番薯藤1~2条插入官腔(宫口宽的插2条,1条插至宫腔,1条插至宫颈),然后在阴道塞入纱布球,以防番薯藤过早脱出。 插入2天未娩出的,可再插1次。 观察147例,年龄在19~48岁,有初孕妇,也有多孕妇;妊娠月数多数为4~6个
发布于 2024-01-20 07:48
0评论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
发布于 2024-02-06 06:36
0评论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药神书》十灰散。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
发布于 2023-12-17 00:29
0评论
1.海蛤散 海浮石100g,蛤壳200g。以上二味,共研细粉,过6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白色的粉末;味淡。功能顺气化痰,清肺平肝。用于肺虚咳嗽,气急痰粒。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 2.消瘿顺气散 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带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贝母60g,地黄60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袋装12g,即得。本品为黄褐色的粉末;气微腥,味微
发布于 2024-03-25 17:50
0评论
1、治胎动不安,有下腹痛和阴道流血(先兆流产),常配阿胶止血,四物汤(去川芎)调和血脉,再加桑寄生、黄芩、续断等加强安胎作用,方入胶艾四物汤加减。 2、治虚寒出血,尤其妇科崩漏、月经过多。艾叶炭作为辅助药,与血余炭、陈棕炭、侧柏叶等同用,再随证配补益药和收涩药。 3、治寒证腹痛,例如妇女经痛而见证属寒者,可用艾叶、香附辅助四物汤温经止痛(寒甚可加干姜、肉桂)。 4、治湿疹癣癞等皮肤病,内痈艾叶祛
发布于 2024-05-19 01:44
0评论
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到了宋代,在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又在温胆汤原方中加上茯苓、大枣二味,但目前临床上一般不用大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本方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并在《伤寒心法要诀汇方》中以歌诀形式概括其主证为“口苦呕涎烦惊悸”。但现在临床上运用本方
发布于 2023-01-18 10:11
0评论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膏药总的作用是因其富有黏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刺激和毒邪感染。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太乙膏、千捶膏均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的通用方。 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火、解毒、生肌。千捶膏性偏寒凉,功能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阳和解凝膏用
发布于 2023-12-05 08: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