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食疗】
1,白菊花决明粥:
[组成]白菊花20 g,炒决明子15 g,粳米100 g,冰糖少许。
[制作]先把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即为炒决明子,待冷后和白菊花一起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去渣,加入淘干净的粳米煮成粥,粥将熟时,放入冰糖少许,煮至溶化即可。
[用法]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肝降火,滋阴清热,养神通便。
[适应证]用于脑瘤引起的头昏头痛、眼涩目干、口干等症。
[方解]此膳主要治疗头昏目干涩,视物模糊,口干渴等,宜清肝降火明目。
膳中白菊花为菊花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含有挥发油,并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性味甘、苦、平,入肺经。《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雍闷,头痛,作忱明目。”轻清凉散,甘凉益阴,苦可泄热,善解头目风热,又能平肝熄风,主治外感风热、肝阳上亢。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入肝、胆经,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肝胆郁热而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证治准绳》方,治目赤多泪,用本品内服。所以此膳组合较好,对头目昏眩,视物模糊,口干渴等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注意]有肠胃病经常泄泻者忌用。
2,加味四物粥:
[组成]全当归15 g,生地黄10 g,川芎9 g,蔓荆子、白芍各12 g,粳米150 g,红糖适量。
[制作]将前5味中药,去杂质后,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熬成药液,去渣留汁;把粳米淘干净,放入沙锅内,倒入中药药液,如果药液少,再加适量清水,先武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煮,至粥熟后,加入红糖,再煮沸3~5分钟即可服用。
[用法]1剂/d,2次分服,可连服。
[功效]消肿解毒,活血通络。
[适应证]用于因脑瘤出现的头昏、头痛,视物模糊,失眠多梦,精神疲乏等症。
[方解]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所以宜用活血祛瘀、补血活血的药物治疗。此膳中主要用药为当归,当归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为补血要药,能补血调经,在此方中主要用于活血止痛,用于创伤、痈肿、血瘀血滞疼痛的证候。《本草纲目》谓:“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白芍苦、酸、微寒,入肝经,主要功效是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与川芎配伍,活血调经、止痛,效果很好,与生地黄、钩藤、菊花等药配伍,治疗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此膳配伍较为合理,对脑瘤疼痛和头昏等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使用注意]胸满、脾湿中满及泄泻者忌用。
3,天麻钩藤粥:
[组成]天麻、栀子、杜仲各10 g,钩藤、茯苓、桑寄生各12 g,益母草15 g,半枝莲30 g,粳米150 g,白糖、清水各适量。
[制作]将上述8味中药去杂质后,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去渣留汁,取汁备用;将粳米淘干净,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慢火煎至粥熟后,倒入药汁,加入白糖,再煮1~3沸即可食用。
[用法]1剂/d,2次分服,连服5~7天为1个疗程。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熄风,解毒消肿。
[适应证]适用于肝阳上亢,失眠、多梦、心烦口渴、面红耳赤的脑瘤。
[方解]本膳所治之证为肝阳上亢,头目昏眩,目胀耳鸣,宜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膳中天麻性味甘、微温,入肝经,此药常与止痉药同用,可以治风搐,还可用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肝虚头痛及眩晕证,对于肝阳上亢者与养阴平肝药同用。《珍珠囊》谓:“治风虚眩晕头痛。”天麻体肥质润,富含黏液,专入肝经,有熄风止痉、通络止痛的功效,治疗眩晕一症最为多用;本膳还配伍钩藤,有清热、平肝、止痉的作用,适用于风热头痛、眩晕、目赤诸证,有除风热、平肝阳、清头目的功效。加上其他药物,亦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此膳在治疗肝阳上亢和脑瘤方面有很好的功效。
[使用注意]无风热及湿热者不宜用。
4,桃红生姜粥:
[组成]红花3 g,生姜、桃仁各10 g,粳米150 g,红糖、清水各适量。
[制作]将桃仁和红花晒干,研成粉末备用;生姜捣烂取汁;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慢火煮成粥,到粥八成熟时,加入桃仁、红花末,加入生姜汁,再煮片刻,粥熟时加入红糖调匀即可食用。
[用法]1剂/d,2次分服,连服5~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适应证]适用于气滞血瘀,头昏、头痛、头目晕眩,记忆减退的脑瘤。
[方解]桃仁性味苦、平,入心、肝、大肠经,其苦能泄血滞,为破血去瘀之要药,常用于腹痛,蓄血发狂及扑跌瘀血等症,常与红花、当归、牛膝配伍。红花性味辛、温,入肝、心经,常用于肝郁不舒,经脉阻滞,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用于癓瘕等症,还可用于瘀血疼痛、痈肿,吐血有瘀滞,及斑疹颜不红活,由于血滞所致者。两药配合,相得益彰,更显其效果。所以此膳对治疗脑瘤有一定效果。
[使用注意]有出血症状、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