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血管硬化和动脉硬化是同一概念,动脉血管是血管的其中一部分,没有大的区别。 血管硬化的病因:饮食不节,例如嗜酒、食用脂类或动物脂肪过多,消耗肝胆汁酸过多,胆固醇载脂蛋白异常,造成体内胆固醇增多,胆固醇结晶会刺激动脉内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血管壁增厚。精神过度紧张,会使胆固醇增高、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使血管壁发生营养不良和结构改变,促进血管内脂质沉积。
吸烟、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机制改变和内分泌作用,均可影响人体动脉硬化形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动脉硬化比正常人出现较早,发展较快,程度较重。另外,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亦易促发本病。
心血管硬化的部位:人体动脉硬化常有其好发部位,一般而言,它好发于血管的分叉处及弯曲处。例如,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是腹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其承受的压力和血流冲击力较其他动脉大,血管内膜易受损伤;冠脉与主动脉的交角几乎成直角,在交角处易受血流冲击引起内膜损伤,有利于粥样斑块形成和血小板凝集;冠脉内膜和大部分中层的血液供应由管腔直接供给,在血中氧气和营养成分直接进入内膜和中层的同时,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亦随之进入内膜和中层,易引起内膜和中层脂质沉着以及粥样斑块形成,故冠脉较其他动脉更易发生硬化。
除冠脉外,其他易发生动脉硬化的血管有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前动脉绕行处、大脑后动脉绕行处、基底动脉下部、椎动脉上部、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和椎动脉起始部。
血管硬化的进程:
管腔狭窄→动脉内膜损伤破坏或形成溃疡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层,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纤维进一步增生,动脉变硬变窄,管壁厚薄不均,这种改变引起血流速度减慢。有心绞痛的病人,冠脉主干发生狭窄者约占90%。
血管闭塞→动脉硬化症血流减慢者约占75%,结果导致血小板以及纤维素等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如血栓逐渐扩大,最终有可能使血管闭塞;如果血栓或斑块脱落,也可引起血管堵塞,导致心肌梗死。
1.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有三种主要类型:
(1)细小动脉硬化
(2)动脉中层硬化
(3)动脉粥样硬化。
细小动脉硬化是小动脉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病人。动脉中层硬化是中型动脉病变,常不产生明显症状,对人们危害性不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壁有胆固醇等脂质积聚,看起来似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将动脉粥样硬化简称为动脉硬化不太妥当。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对人类危害性较大,故将在此重点介绍。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大多数在40岁以上(女性多在约经期以后)。但壮年甚至青年人亦可患病。男性较女性多,且病情重。城市居民、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肥胖、嗜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易得此病。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病因为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为脂质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动脉壁本身的变化。在高脂血症(主要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卜脂蛋白含量增加)患者中易发生本病。引起血脂增高可能是进食过多动物脂肪的食物如猪油、肥肉、肝、肾等内脏、蛋黄、奶油等。也可是患肝、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引起脂质代谢失常引起血脂增高。当动脉内压力增高,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因而高血压病患者易得动脉粥样硬化。嗜烟使血管长期痉挛,引起管壁营养不良也可使脂质在动脉壁上易于沉积。老年人动脉壁代谢夫调,可使脂质易于在动脉壁上沉积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