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HBV的垂直传播曾经是最为主要的HBV感染传播途径。因为HBV的家族聚集感染导致的家庭悲剧不胜枚举。随着患者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很多深受其苦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炎患者)宁愿不生育也不愿将疾病的痛苦带给下一代。更多盼望能有健康宝宝的育龄期青年,则希望通过治疗避免孩子感染。然而缺少明确终点的治疗又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困惑:生育前停药,还是不停药,是一个难题…………作为一名肝病专科医师,我想就自己的认识谈一谈看法。
HBV准爸爸的授孕问题。如果准爸爸HBV-DNA阳性,则具有发生父婴传播的可能;如果属于HBV-DNA阴性情况,发生传染的概率可忽略不计,笔者认为不需要专门的措施预防,本文不进行讨论。父婴传播有两个途径,一种途径是精子本身携带病毒导致的传染,这是真正的垂直传播;另一种是儿童幼年期与父亲的密切生活接触所致的感染,这属于水平传播。父婴传播的概率并不高,有调查显示,人群中两种传播模式总体的父婴传播比例仅有5%。这在统计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实不必过分担心。但再小的问题也是问题,以下就父婴传播及其阻断谈谈看法。
父婴传播阻断的办法不外乎以下几点:降低准爸爸的传染性,降低授孕过程的HBV传播概率,减少婴幼儿与父亲的密切生活接触,增加婴儿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准爸爸的传染性主要在于控制其血清HBV-DNA含量。尽管生殖系统并非HBV的易感染区,但仍有研究提示精液中含有极低量的乙肝病毒。通过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全身的HBV载量,理论上可进一步降低精液中的HBV载量,这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父婴间的垂直传播。对于有治疗指证的乙肝准爸爸,接受治疗即意味着在控制父婴传播,对此不应犹豫。如何降低授孕过程中的HBV传播呢?对准妈妈进行疫苗免疫,获得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HBsAb)是主要手段。高载量的HBsAb有助于减少夫妻间的HBV传播,因此推测其可降低HBV男性精液的感染能力。有调查证实,5岁前发生的HBV感染,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慢性化。因此在儿童年龄较低时应减少与HBV-DNA阳性父亲的密切接触程度。但HBV-DNA阴性父亲与已经获得较高滴度HBsAb的幼儿不应受此限制。在增加婴儿抗感染能力方面,主要是指乙肝疫苗的接种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80年代后,我国已经开始免费且规范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这种普及性的接种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抗HBV感染能力。父婴之间发生水平传播的机会将会大大下降。如果能认真进行控制,阻断父婴间的传播并不困难。
尽管原则明确,但临床上仍有复杂情况令乙肝准爸爸难以判断,这主要与以下几个问题有关。一是肝功能异常能否生育的问题,也可以理解为肝炎是否会影响生育质量的问题。肝功异常显然提示肝内仍有病毒需要清除,换句话说,这样的准爸爸多数有传染性。此外,我认为生育应该是选择人体状态最佳时进行,这是自然的规律。但肝功能异常显然是处于疾病状态,此时授孕并不适合。因此,正处于肝炎阶段的患者,我个人不支持其授孕。另外一个常见问题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否影响生育质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多聚酶,属于在基因层面发挥疗效的药物。幸运的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相当好的选择性,常规剂量下对人体基因复制影响甚小。目前拉米夫定使用超过10年,尚未出现生育方面不良影响的明确报道。其他核苷类药物使用时间长短不等,但也无类似报道。最后是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如何授孕的问题。我认为在给准妈妈进行免疫接种后,正常授孕即可,不必提前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慢乙肝准妈妈受孕的一些问题。目前诊断母婴阻断的研究和证据均较多,已经有指南性文件发布,也可咨询我院妇产科。本文不再赘述。
最后祝所有被HBV困扰的家庭,都能早日得到一个健康漂亮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