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又到了云淡风轻、天高气爽的秋天。三伏天的潮湿闷热仿佛一下子没有了影子,然而,秋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阵阵凉意,也使人们皮肤干燥、口干舌燥、鼻腔干燥、感冒咳嗽的人多了起来,那么秋季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呢?
中医认为,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方属西,五味属辛,五脏属肺,就四季而言,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按中医理论 "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天时,才能无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故四时之阴阳,万物之所终,死生之所原,逆之则生,从之则苛疾不生",所以秋季养生,一要滋养收藏,二要滋养肺部。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渐长,万物成熟,到了收获的时候。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冷,即是 "阳消阴长 "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 "夏长 "到 "秋收 "而发生相应变化。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生收获的原则,即秋季养生必须把养护人体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秋冬养阴"。俗话说:"秋风起兮云飞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秋风起兮云飞扬"。
根据中医理论,秋季是干燥的主要季节,尤其是北方地区,降雨量减少,气候干燥,只要明确无雨,往往容易出现干燥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张先生说。另外,燥气最易伤肺,因为肺为娇脏,性喜润泽而恶燥,燥气犯肺,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咳,甚至粘成丝,重则肺络伤而出血,见痰带血。因秋燥伤阴,津液亏损,故无津液以润大肠,而使大便干燥难解。
预防秋燥,饮食预防是最关键的。饮食上要注意,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得过饱。尽量戒烟、戒酒、戒咖啡、戒浓茶、戒油炸食品,以免干燥伤阴。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肠道内的淤积和火气伤津,造成大便干燥。对于确实有伤阴迹象,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的人,可以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如麦冬、菊花、沙参茶,对缓解秋燥有一定效果。当然,这只是针对正常人和血虚、阴虚体质的人。如果脾胃功能低下,经常腹胀、腹满、大便不畅,应该先调理脾胃功能,然后少吃一点滋阴的食物。有的人把饮食和药物结合起来做药膳,如冰糖银耳汤、百合粥、贝母梨汤等,因为汤和粥容易消化吸收,可以滋阴润燥,不增加脾胃负担,不至于流失。
除预防秋燥外,还应注意保持空气湿润,在自己的小环境如庭院中,室内可养些花草,勤洒水,以调节室内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湿度;秋季洗澡不宜过勤,尤其是老年人,以免皮肤干燥和皮肤瘙痒;秋季气候转凉,适合人们做各种运动,适当运动如爬高、慢跑、太极拳等。对预防秋燥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运动可以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自然就会充盈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开展 "秋风行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秋风行动 "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通过调整饮食习惯,一般可以起到秋燥养生的目的,当然,如果因为不小心或者气候的突然变化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情况,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