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压:研究指出,10周运动后,可使收缩压降低10mmHg,舒缩压降低5mmHg。
2、减肥:散步可使脂肪燃烧,降低血中的中性脂肪,可降低体重。加饮食调节,可使内脏脂肪减少。有利于减肥。科学家们认为,在饭后45分钟散步,即使是短距离的,也会见效。如果一个人晚上食用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第二天早晨才进行锻炼,只能消耗掉过量的食物,而大部分脂肪已被吸收。
3、 预防糖尿病: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散步——对糖尿病最好的药物?”一文中指出,缺乏运动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快步行走至少半个小时可使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30%~40%。临床试验证实,规律散步或其它中等强度运动与饮食变化,可在多数有糖耐量损害的患者免发2型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远较二甲双胍治疗更为有效。所以,步行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和改善作用。
4、缓解压力:运动可消除紧张的压力。温和运动可以调节心情,化解不良情绪,具有宣泄功能,可以释心理的压抑,忘却烦恼,同时也可以带来身心上的愉悦。
5、降低血中高半胱氨酸:研究已表明,血中高半胱氨酸是引起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运动降低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
6、 改善血管内皮机能:研究已表明,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机能,降低血不良细胞因子,预防动脉硬化。所以,以上6项可预防预防动脉硬化、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发生。
7、增加心肺功能: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青年因运动不足而导致的健康问题逐渐浮现!香港中文大学最新一项心肺健康调查显示,二十五至三十四岁、本属“青壮”一族的年轻人,其心肺功能已明显下降。中大向近四百名介乎二十至六十四岁的健康华人进行心肺功能测量,结果发现,不论男女,最大心跳率、最高换气及摄氧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脂肪比例则恰恰相反,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心肺功能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组别是二十五至三十四岁,其次为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远低于美国人标准。中大公共卫生学院警告,“青壮族”因长期工作导致运动不足,可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要提高心肺的带氧能力,不一定要做剧烈运动,只要平时爬楼梯或竞走便可。至于运动是否得宜,要看运动的频密度、强度、锻炼时间和运动模式四项要素。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运动量每周少于两天、每日少于十分钟并不足以保持体格健康。
8、保持关节健康: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保持关节健康的秘诀之一,是经常让它们做一些适当的特定运动。膝盖和肘关节是枢纽,它们能使我们腿和胳膊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就象门的和合页一样。如果侧向拉伸或旋转膝盖与肘关节,特别是强行用力时,会使周围的韧带拉伤。简单的步行、下蹲,爬楼梯,踢球对于活动膝关节都是很有效的。步行、骑脚踏车对于膝关节痛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这样他们可以在不承受体重的情况下进行运动。
9、 预防骨质疏松症:据《联合日报》报道,新加坡有数以十万计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好多人只知道要摄取多些钙质,但就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如多做负重运动,所谓负重运动(weight-bearing exerise),即是运动时体重令骨骼承受一定的压力,例如步行、跑步、打球、跳舞等,可令骨骼强健,减少骨折的机会。一般建议每周进行三次负重运动,每次至少15分钟至半小时,视自己的体力而定。
10、增加帶氧能力:机体的氧气是隨血液供应全身需求的,隨着适量的运动,人体吸入大量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減輕疲勞,同時消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