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药茶同源之品,《神农本草经》中归列为“中品”,谓其:“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关于其归经各书目所述不一,多载为手太阴经、手足阳明经。
对于其功效主治,《本草求真》曰:“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圣济录》治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三钱,只一服止,后用补肝肺药。”《得配本草》谓其:“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五行之中,东方为肝木,西方为肺金,则可知其具清肺润燥、清肝泻火之效。《新编中药志》对其功效总结为:“有散风清热、清肺润燥、凉血明目功能。”由此可见,桑叶功可疏风清热、清肺润燥、凉血止血、祛风明目、清肝泻火,用治风热外感、肺热燥咳、咯血吐血等。
古方之桑菊饮、桑杏汤乃桑叶之代表方剂。
桑菊饮是用治外感风热之名方,共药八位,以桑叶、菊花为君,具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效,用治外感风热犯肺而至咳嗽之证。桑叶于方中不仅具疏风清热之力,尚可清肺润燥止咳,不可少矣!现代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
桑杏汤出于《温病条辨》,共药桑叶、杏仁、浙贝母、沙参、栀皮、豆豉、梨皮七位,功可清肺润燥、润肺止咳,用治肺燥咳嗽第一方。桑叶为其君药,外可疏风清热,内可润肺止咳,再配以滋阴清热、疏风清热之品,辅以助其润燥止咳之效。现代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等肺燥咳嗽之证。
现代医学对桑叶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在其主要成分中,水分占75%,干物质占25%。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主要包括黄酮类(芦丁、异槲皮素比例较高)、多糖类(桑叶多糖)、脂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生物碱类、挥发油、绿原酸及植物甾醇等。研究发现其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抗菌抗病毒、镇咳、降“三高”、抗衰老、抗肿瘤等。
1、降“三高” 降“三高”即是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以此即可说明为何桑叶可称为药茶同源之品。桑叶中的槲皮素、芸香苷等可以扩张冠脉及改善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其内含有的植物甾醇、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含量,并且在其作用过程中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心脑血管脂质沉积,从而改善高脂血症及其一系列的并发症。《本草备要》中记载:“代茶止消渴。”现代研究证实现今之糖尿病与古代的消渴相对应,桑叶代茶止消渴在古代早已有记载。现代研究证实桑叶降血糖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分别从抑制肠道内糖类吸收以及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糖类物质利用,从而稳定血糖,达到降糖目的。
2、抗炎、抑菌及镇咳 桑叶水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并且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尤其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炎性水肿;并且发现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镇咳疗效,但具体机制及药理基础尚未明了。综合其抗炎、抑菌及镇咳的作用,与其疏风清热、润肺止咳之效相合。
3、抗衰老 桑叶中的槲皮素及酚类物质具有显著的对抗氧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减轻脂褐质的堆积,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4、其他 桑叶还有抗肿瘤、促进溃疡愈合、抗丝虫病等等多种功效,在此暂不一一细述。
桑叶具有如此多的优点,那么什么人适合服用桑叶呢?以什么方式服用最好呢?首先,桑叶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即表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针对目前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首先应该指出,以下几类人群应尽量避免服用桑叶:
1、脾胃虚寒之人。桑叶性味苦甘寒,脾胃虚寒之人服之不仅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脾胃虚寒之人主要表现为胃脘时痛,多呈隐痛,喜暖喜按,饮食及饮水反面喜暖恶寒,或时见下利清谷,不耐辛辣等食物等。
2、妊娠或哺乳产妇等。暂尚未有数据及研究表明桑叶对于妊娠及哺乳产妇具有如何的不良影响,但《本经》述其有小毒,故不应轻易将其用于妊娠产妇等。
3、桑叶及其提取物过敏者。
除以上三类人群,其他人可结合气候变化及自身体质状况适量服用。桑叶为药茶同源之品,平时可以代茶饮,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1、成品桑叶茶 随着经济及保健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可见多种桑叶茶类保健品,其成分多以桑叶单品为主,有部分产品含有其他类别物质。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均可选择。
2、自制桑叶茶 夏季将去,秋风渐至,肺为较脏,秋燥易伤肺金,于夏秋交际之时服用以桑叶为主的药茶,自可疏风散热,清肺润燥,安度一秋。自制桑叶茶:桑叶、菊花、麦冬、枸杞、生山楂各取适量,代茶饮。功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补益肺脾、消食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