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0:14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曾明确指出,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30多种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有1/3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日常饮食中,我们不妨牢记五个关键字,尽可能挡住癌从口入。

  1、吃“鲜”。

  多项国际研究指出,多吃新鲜食物有助于防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新鲜果蔬所含的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其他活性成分有抗癌之效。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含醌和酚。醌可冲淡致癌物质并加速排出体外。酚可阻止癌细胞代谢。人们每日应至少吃400克不同种类新鲜果蔬,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颜色。相反,久放霉变的食物千万别吃。花生、大豆、米、面等发霉后,可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素,可导致肝癌、胃癌等。另外,尽量别吃隔夜菜,放置时间超过8~10小时的菜往往含有亚硝酸盐,加热次数越多含量越多。

  2、吃“淡”。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日本癌症中心研究所针对4万名中年人进行为期11年的随访发现,对男性而言,食盐多者患胃癌风险比食盐少者高一倍,而在女性中,食盐多者患胃癌风险也显著高于食盐少的人。研究者表示,这是因为人体食用过量高盐食物后,食盐的高渗透压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随之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高盐的腌制食物中含有很多亚硝酸盐,可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建议大家每人每天吃盐别超5克。烹调时还要注意“隐性盐”的存在,比如味精、酱油、酱料、调味包中也含盐,需要控制用量。除少吃盐,清淡饮食还应控制吃肉量。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脂肪与癌症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乳腺癌、大肠癌与前列腺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每周畜肉和禽肉摄入量要少于500克,尽可能少吃加工肉制品。

  3、吃“粗”。

  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是近年来癌症患者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粮食本来都是膳食纤维的来源,但受到加工的影响,加工越精细,膳食纤维损失越多。所以人们最好刻意吃点“粗”。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黑米、玉米面、莜麦面、鲜玉米、小米等主食;香菇、金针菇、毛豆、蚕豆、蒜薹、茭白等蔬菜;石榴、桑葚、梨、猕猴桃、鲜枣等水果;黑芝麻、松子、干杏仁、干核桃等坚果。膳食纤维进入体内后,可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吸收致癌物,预防大肠癌。值得推荐的是,豆类脂肪少,纤维多,不仅可有效降低患子宫内膜癌风险,由于含较多抗氧化物质,还能预防乳腺癌。粗粮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镁、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其中,硒是一种抗癌物质,可与体内各种致癌物“绑在一起”,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建议大家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量。比如把莜麦面、玉米面和面粉掺在一起,做成杂面馒头或面条;把红小豆、绿豆混在一起煮杂豆粥。但要注意不论哪种粗粮都以蒸煮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法为佳。

  4、吃“苦”。

  不少人排斥带点苦味的食物,殊不知,苦味食物有很好的防癌功效。柠檬、柑橘、西柚、葡萄柚等水果都有点苦味,因为它们含有一种叫做“柠檬苦素”的物质。柠檬苦素是一种植物化学物,通常存在于成熟的果实里,柠檬类果实中含量尤多。多年研究发现,柠檬苦素在增强免疫力方面功效明显,可帮助肿瘤病人增强抵抗力。美国研究发现,食用柑橘或橘子汁就可吸收柠檬苦素,对口腔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有预防作用。柑橘类水果还含有多种黄酮类物质和类胡萝卜素,也有防癌作用。美国研究还发现,食物中的其他天然苦味物质也有一定保健作用。比如柠檬和柚子中的柚皮甙,茶里面的茶多酚,以及红酒和巧克力中的多酚,它们都是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成分。苦瓜中的奎宁精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控制血糖。所以,防癌饮食必须吃点苦。

  5、吃“酸”。

  醋是中国老百姓厨房中最普通的调味品,含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研究证实,食醋中含有一种酶,具有杀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黄曲霉素的强致癌性。此外,醋还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减轻疲劳等。烹饪中很多时候适合放醋,既健康又美味。比如炒土豆丝、炒豆芽、炒藕片时放点醋,能让菜肴脆嫩爽口;炒紫甘蓝时,放点醋能让菜肴颜色更鲜艳;熬小鱼、炖排骨时放点醋,利于骨头中的钙溶解出来,利于人体吸收。除了醋,酸奶也是常见的酸味食品。美国研究证实,常喝酸奶可抑制肿瘤。研究人员先人为的使老鼠患上肿瘤,再将它们分为两组。一组饲料中加酸奶,另一组不加。结果显示,前者肿瘤明显得到抑制,与后者相比,肿瘤细胞减少30%~35%。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认为,乳酸有助于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滋生,并能吞噬致癌物质,削弱其致癌性。酸奶虽好但不能过食,成人每天喝酸奶别超400克,除非是钙需求量很大的孕妇、乳母或发育期青少年。胃酸过多者应避免饭前喝,空腹喝酸奶可促进排便,适合便秘者,相反,腹泻者则不适合,普通人饭前饭后均可。

为什么1/3的癌症死亡与不良饮食有关?相关文章
2010年8月18日-21日,由国际抗癌联盟举办的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在中国召开,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代表参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大会发言中说,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癌症已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我国癌症发生率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180万人。南京军区总医院肺癌诊治中心宋勇在会议上,医学专家们重点关注癌症预防、筛查、早期发现、早
发布于 2023-03-17 20:41
0评论
概述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的人都会发生一些疾病,那么对于癌症来说,是人们非常害怕的一种疾病了,那么第二种他的治疗方案通常是通过化学治疗,那么对于这个化学治疗,他就通过一些化学药物杀灭胰腺癌细胞。因为当药物进入到血液的,它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那么对于化疗,我们一共有3个误解。什么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步骤/方法: 1、 首先现在很多人都会疑惑到,肿瘤分期是
发布于 2022-11-14 04:33
0评论
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国新增和死亡病例世界第一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每年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3日发表了《全球癌症报告2014》,研究称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中国并未进入2012年癌
发布于 2023-02-17 21:41
0评论
如果告诉你,约有60%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你会感到吃惊吗?中国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都是可以避免的。从发病的原因来看,其中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占29.4%;占第二位的是主动和被动吸烟,占22.61%;其次是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饮酒,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实际上,导致癌症发生的不同诱因,最终产生不同类型的癌症。已有的研究表明,有一些癌症可以由长期慢性感染引起,如
发布于 2022-12-04 03:51
0评论
癌症:即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良性肿瘤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恶性肿瘤还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
发布于 2022-09-24 20:33
0评论
专家提醒:50%癌症与饮食因素有关饮用水,即烧即喝别放置专家说:“就连开水都最好即烧即喝,不要喝放置时间较长的水,更不要喝未烧开的水。”“我们的饮用水都是要经过氯气消毒的,它里面会含有大量的卤代烃和氯仿。当水温刚刚达到摄氏100度时,卤代烃和氯仿的含量分别为每升含110微克和99微克,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而沸腾3分钟后,这两种物质则分别迅速降为每升含9.2微克和8.3微克,在标准以内。而如果放置时
发布于 2022-09-28 14:18
0评论
    "谈癌色变"几乎是一般民众在面对癌症这个话题的直接反应,据了解,多数人对癌症的认识仅止于雾里看花的阶段,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癌症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癌就必死无疑。这种观念及印象使人们谈癌色变,甚至受恐癌症的影响而讳“癌”忌“医”,不敢去肿瘤专科医院治疗,而延误治疗。那么什么是癌呢?癌(Carcinoma)是从拉丁语中“Karkinos”一词演变来的,“Karki-nos
发布于 2023-03-21 16:46
0评论
正常细胞均有一个从新生至死亡的过程。由细胞核内DNA控制,不同组分的DNA控制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及死亡。如果某些DNA(称为癌基因)受内因和外因作用改变,使细胞获得不断繁殖、分裂能力,而不死亡,临床上形成肿瘤。内因分为遗传、内分泌、营养、精神、神经等因素。外因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内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30%,外因占70%。癌症发生有关因素一、与生活方式有关癌症与吸烟有关癌症附加因素口
发布于 2022-10-19 02:19
0评论
美国癌症协会(ACS)每5年要发布一期关于饮食、营养和体育运动与癌症预防之间关系的报告,作为对大众的科学知识普及、各卫生健康机构和社区团体之间的交流和有关政策方针制定的指南、现摘要公布2010年ACS防癌指南。1、乳腺癌:美国妇女最多见的肿瘤,为妇女第二大死亡原因的癌症,仅次于肺癌。绝经后妇女体重超重,则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与过多脂肪导致血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过多饮酒并叶酸摄入不足也会增
发布于 2023-02-03 20:37
0评论
超重和肥胖有害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还可引发胆囊疾患,关节炎等。近日,发表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报道指出,肥胖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应提高警惕。研究纳入524万名16岁以上英国人的资料,并对他们进行了为期7.5年的跟踪随访研究。纳入研究时这些人均未患有癌症,随访结束时共有16.7万人患上癌症,涉及20多种癌症,其中10种癌症与体质指数(BMI)显著相关,
发布于 2022-12-14 09:5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