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经的治疗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因为它属于膀胱及其与其他脏腑有联系,还因为它位于人体后背的两条平行循行路线——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2横指处。这条线上分布着十二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反,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背俞穴除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
背俞穴局部出现的各种异常反映,如敏感、压痛、结节、凹陷、出血点、丘疹及温度、电阻变化等,常被用来诊察相应的脏腑疾病。如痔疮患者大肠俞穴部位常出现出血点或丘疹,这可辅助诊断病症,治疗也很简单,按压或刺破出血点或丘疹就可以了。
足太阳膀胱经不仅能治头、目、项、背、腰及下肢部疾患,而且还能治脏腑病和有关的组织病症,甚至甚至神志病、筋脉病等。
经络分布,主治所及
足太阳膀胱经脉入络脑,又入于心,因此可以治疗癫疾,如承山、委中等穴。
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因此可治疗腰背痛病症,如秩边、承山等穴。
足太阳膀胱经贯端内,因此可治疗腿疼转筋、脚气等病症,如承筋、承山、昆仑等穴。
足太阳膀胱经“别入于肛”,因此可利用承筋、承山等穴,治疗肛门疾患,如痔疮、便秘、脱肛等症。
足太阳膀胱经筋结于鼻,因此可治疗鼻出血、鼻炎等病症,如通天、天柱等穴。
眼明穴与攒竹穴
眼明穴位于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这两个穴位是治疗眼病和呃逆(俗称打嗝)的常用穴。因此穴位靠近眼球,在针灸临床上此穴属于慎针穴位,但却是按摩常取之穴。在保健按摩中,我们可以用手按揉这两个穴位,以缓解眼睛疲劳。因此,眼明穴与攒竹穴是治疗眼病和呃逆的灵药。
通天穴
通天穴位于巅顶,上通天气,天气通于肺,肺气通于鼻可宣肺气、通鼻窍,是治疗鼻病之要穴。另外,通天穴还有疏散风热以及治疗头痛、头重、眩晕等症的功效。
风门穴
太阳主一身之表,为风邪侵入之藩篱,风门穴乃风邪侵入人体之门户,又主治风疾(故名风门)。对于风邪袭表所致的咳嗽、发热、头痛、多涕、鼻塞、项强等都可取风门穴疏风解表以治之。可以说疗风疾的首选穴位就是风门穴。
八髎穴
八髎穴,就是两侧骶后孔的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八个穴位的总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八髎穴可治泌尿生殖疾患。其中次髎是用来治疗腰痛和痛经的特效穴位,尤其对痛经疗效较佳。妇女分娩时,按摩八髎穴可减轻或消除疼痛,增强宫缩,缩短产程(但对难产无效)。
至阴穴
肾主生殖,膀胱与肾相表里,而至阴穴又是膀胱经气交会于肾经之处。因此,温灸至阴穴有益肾气、顺胎产的作用。可见,至阴穴为转胞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