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1-30 00:51

  静脉及毛细血管畸形等低流量血管畸形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约40%分布于头颈部[1],手术常难以完全切除病变,且有较高的复发率。2007年7-9月我院手术结合超声下经皮局部注射高渗葡萄糖后再予凝血酶治愈2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6、11岁。因颈及右肩枕部巨大包块就诊。查体:囊性包块位于颈及右肩枕部,大小分别为15cm×38cm×46cm和10cm×12cm×6cm。平卧后包块明显扩大, 张力增高。部分皮肤呈蓝紫色,未及搏动,皮温正常。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CT血管造影示静脉血管畸形(图1,3)。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1.2、方法

  手术切除大部分血管瘤体并局部植皮。术后1周,超声定位下将连接于三通的套管针穿刺入残余瘤体,回抽到暗红色静脉血后,套圈压迫穿刺点周围,使瘤体处于萎陷状态,在超声引导下,在5~10s内注入50%葡萄糖10~30ml,超声下可见血液流速减缓,继之再快速将连接于三通另一注射器的用生理盐水新鲜配制的凝血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溶液(200~500u/2~5ml)注入,迅速拔针后稍加压迫。分别在治疗后30min及24h后观测对比同一位置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图2,4)。间隔1-2d后再予下一次注射。

  2、结果

  第1例注射8次,第2例注射3次。超声下可见残存的血管畸形内血流迅速凝聚,血栓形成(图2b,4b),患者术后无特殊不适。8、9个月复查治疗区域未见血管瘤复发。

  3、讨论

  手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对位于颈、咽等特殊位置的血管畸形,国内外学者尝试辅以激光、硬化剂注射等,以提高安全性及防止复发,但皆不尽人意。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已见报道[2,3],大部分学者认为凝血酶的治疗是安全的,但Forbes等[4]报道了1例凝血酶导致股动脉栓塞。所以其可能溢出血管瘤导致栓塞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我们曾用高渗葡萄糖辅以小剂量凝血酶(167u)局部注射成功地治疗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5]。

  手术应尽量切除病变组织,下颌角深面的处理须小心,一旦出血常较棘手。因患者畸形管腔较粗大且血液回流丰富,如例2合并左颈内静脉扩张,术中予以切除,所以术前局部注射疗效不佳且风险大,所以在术后对残余血管瘤体内给予凝血酶注射。为避免凝血酶或形成的血栓进入循环导致栓塞,宜先用套圈压迫注射点的周围,待凝血酶充分反应后再开放压迫处。治疗宜小量多次,分期、分区注射,并需注意避免误注入周围正常血管内造成意外。总之,我们认为局部注射高渗葡萄糖辅以小剂量凝血酶致局部血栓形成使畸形血管闭塞或缩小,结合注射前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头颈部复杂巨大低流量血管畸形并能有效减少术后的复发。

  a、左颈肩及枕部可见巨大肿物,右侧至气管前,上方深入左下颌深面,下方在胸锁关节和左侧锁骨上,向后延及左肩背和枕部;

  b、耳鼻喉内镜示左侧鼻咽部,口咽部,软腭及会厌间隙可见紫红色肿物,表面可见血管走行。悬雍垂被推向右侧;

  c、CTA示血管瘤从左侧锁骨向上深入颅底,内侧伸入气管和食管间隙,内可见多个钙化影,可见多条从颈外和左锁骨下动脉发出的滋养血管进入瘤体;

  d、8次凝血酶注射及植皮2月后创面;

  a、超声示有血流频谱;

  b、凝血酶注射24h后同一部位已有血栓形成;

  a、左颈部可见巨大质软肿物,皮肤色泽正常,可及静脉石;

  b、CTA示肿物血管瘤从左侧锁骨向上深入颅底,内侧伸入气管和食管间隙;

  c、颈部血管造影静脉期可见瘤体及下内方粗大的颈内静脉影;

  d、术后8个月颈部复查情况;

  a、超声示有血流频谱;

  b、凝血酶注射后30min同一部位血栓形成。

手术结合超声注射凝血剂治疗头颈部血管畸形相关文章
Mulliken和Glowacki于1982年提出的将脉管性疾病(vascularanomalies)分为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vascularmalformations)的观点,已被国内外广泛接受。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2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病变,有着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程和转归。血管瘤是良性、能够自行消退的真性肿瘤,自然病程经历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3期。它大多
发布于 2023-02-15 20:56
0评论
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过去称为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s),是最常见的低流速脉管畸形,由大小不等的扩张静脉构成,病变与身体成比例生长,终身渐近发展,不会自行消退。静脉畸形的发病率约为1∶5000~10000,约40%发生于头颈部,绝大多数为散发性,以口腔、气道和肌肉内多见。不仅影响面容,还可并发疼痛、溃疡、出血或压迫、侵及邻近组织结构,继之影
发布于 2023-02-15 22:46
0评论
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VM)(以往称之为海绵状血管瘤或静脉性血管瘤)在头颈部的血管性疾病中,其发生率仅次于婴幼儿血管瘤。头颈部血管畸形中,静脉畸形最为常见。以往命名上的不统一导致静脉畸形与血管肿瘤混淆,由此出现一些不恰当的治疗。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将脉管性疾病分为两大类:婴幼儿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婴幼儿血管瘤表现为
发布于 2023-02-13 09:27
0评论
目前常用的局部注射硬化剂疗法、手术切除等,这些方法在治疗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时疗效欠佳,副反应较多且易遗留疤痕,不易被家长接受。高频电凝进行血管瘤治疗,疗效肯定,基本没有副作用,如果能够在彩超引导下治疗,能获得更佳的效果。高频电极术是一种纯物理的治疗方法,也就是不会有任何的药物到瘤体内,对于婴幼儿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增加了超声定位,采用高频电极治疗仪产生的电流、热能及高频电凝作用于患处,从而是使病
发布于 2022-12-29 15:20
0评论
最常见的婴幼儿头颈部肿瘤主要有血管瘤、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淋巴管瘤、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甲状腺肿瘤、组织细胞病X、纤维瘤病等。1、血管瘤:出生1个月即出现,两岁左右发展快,80%在7―8岁会消失这是婴幼儿头颈部肿瘤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动脉瘤等。大多数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左右会出现。到2
发布于 2023-03-04 11:41
0评论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是来源于脉管系统的肿瘤或发育畸形,统称为脉管性疾病(vascularanomalies),约60%发生于头颈部。(一)分类及命名以往对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分类和命名比较混乱,多称之为血管瘤或淋巴管瘤,并主要根据病损形态而命名。例如,血管瘤中含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淋巴管瘤中包括毛细管型、海绵型及囊型三类。由于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患者就诊于不同临床科室,即使同一病变,不同
发布于 2023-02-16 00:16
0评论
1、头颈部肿瘤包括哪些?发病率?性别构成?头颈部肿瘤包括颈部肿瘤、耳鼻喉科肿瘤以及口腔颌面部肿瘤。涉及鼻腔、鼻窦、唇和口腔、口咽、喉咽、喉部、甲状腺、大唾液腺、鼻咽部。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并不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5-7%,上海2005年头颈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2.15/10万(标化率,不含皮肤、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下同),同期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84.94/10万,约占6.6%。因生活环境不同及致
发布于 2023-02-03 12:42
0评论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适应症的选择1、病变广泛深在,不适宜直接手术者。2、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如脑运动区、语言区、脑干等,手术后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者。3、高血流病变、盗血严重,手术切除出血多或手术后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者,可先行部分畸形血管团或供血动脉栓塞,再行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基本目标1、清除病灶;因此显微手术切除仍然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在应用临时栓塞技术下,使得手术变得更为
发布于 2023-02-19 16:16
0评论
(一)大隐静脉未做结扎。许多病人曾经做过大隐静脉手术,腹股沟区也有明显的手术瘢痕,但是B超显示大隐静脉仍然存在。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把分支作为主干结扎,或是找不到大隐静脉,放弃结扎所致。遗留完整的大隐静脉是最多见的复发静脉曲张的原因。通过超声检查即可明确。 (二)硬化剂注射。国内某些不规范的民营医疗机构宣称静脉曲张无需麻醉,无需开刀,费用低廉,甚至包装成“介入导融”、“纳米
发布于 2023-02-13 07:12
0评论
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其范围涵盖颜面、鼻腔、口腔、咽喉、鼻咽部及颈部。加之正常人颈部有二、三百个淋巴结,许多恶性肿瘤又可造成颈部淋巴结转移。故头颈部肿瘤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头颈部肿瘤按性质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类:炎症性疾病。这类患者发病时间一般较短,平均只有数天。其肿块局部有触痛,炎症明显的可有局部皮肤的充血。一般人还可因感冒、牙痛、急性扁桃腺炎、口角炎等而有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此为正常反应,患者不用
发布于 2023-01-12 08:5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