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法则。
早在我国医学巨著《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原则,也是非常完整合理的饮食法则。指出了除了运用药物驱邪治病外,还必须用谷、肉、蛋、菜等食物的之间的互补,食物营养的均衡,以补益精气、营养身体、增强抗病能力,身体健康。
“五谷”意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称指米、麻、大豆、麦、黄黍)五种谷类。《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 现今将“五谷”泛指谷类、豆类。谷、豆类食物是我国人民的养生之本,米、麦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人体所需要的80%的热量和50%的蛋白质是由粮食供给的,全谷制成的食品又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并提供一些无机盐。谷豆同食,可以相互补偿,提高营养价值,为之营养体质。
“五果”意指枣、李、杏、栗、桃等五种果实。语出《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果为助”。现今“五果”泛指水果及瓜类、果品。其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等成分,与蔬菜相似,但由于蔬菜烹调,维生素往往被破坏,某些营养成分也会损失,水果含水分较多,大多数可生吃,维生素成分得到有效利用,“为助”是辅助之意,但不可缺少,有助于增强体质。
“五畜”意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畜为益”。现今“五畜”泛指家畜、家禽等肉类食物。此类食物其含有较高的能量,较多的优质蛋白,丰富的脂类物质,足量而平衡的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饱腹作用大,可利用率高,并且对体力的恢复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医学,把禽畜类食物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其补益作用要优于草本之品。“为益”益是增进有益之意,在营养膳食中从属副食品,是指可增益健康,但进荤贵在适量,荤素搭配,俗语荤为谷之量的十分之一为宜。
“五菜”意指葵菜、韭菜、豆叶、野菜、葱等五种蔬菜。《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菜为充”。 “五菜”泛指植物型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B2、C、K等)和无机盐(钾、镁、钙、铁、钼、铜、锰等)的重要来源,又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某些特殊的酶、花青素类、芳香性挥发油等的来源,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为充”是充饥之意,现指补充、完备的意思。对蔬菜的食用,应包括新鲜、色彩丰富的各种蔬菜,使其营养素更完善,注意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胃肠道的分泌作用所消化,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增加胃肠动力,利于排泄,改善便秘。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是强调饮食应“谨和五味”,食品要完善、多样,如果人们长期单一某一食物,就会发生“气味偏胜”与“营养失衡”的情况。
在中国食物烹饪术和佳肴堪称世界一绝,环球各处中因料理之多,鼎中之变,齿颊留香,足以说明,人的生存不能离开食物,《周礼?天宫》已载有“食医”之设,饮食大欲,但“以和为美”,“以平为期”,纵欲可以致祸,所以烹饪食物及原料基本性质必须给与重视。在传统医药学中药物与食物四气五味、缓急、补泻、润燥、归经、配伍及发物宜忌等的阐述,成为具有中国独具特色的体制,营养学及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现代食物营养学注重食物营养成分,所谓微量营养素和大量营养素等,以及饮食结构的注意等极不相关,前者从整体、宏观、直观及动态中进行“穷理”,后者从微观、科学分析中进行“格物”,是十分值得互相借鉴和互补的。
中国传统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我国古代明白无误完整合理的膳食观点,以谷米类为主食,各种肉类、蔬菜作为副食,同时补充一些水果、瓜类食品,与当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多样化膳食结构相吻合。
强调“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从预防着手,“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传统医学与营养学理论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食疗学,膳食平衡是核心,即在食物原料性味平衡的阴阳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能力与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根据可许多烹饪和调配,使每位达到膳食供应标准――膳食平衡,皆有着深远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