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是以与排便相关的腹部不适或腹痛为主的功能性肠病,往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缺乏可以解释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肠易激综合征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或者身体有哪些不舒服?
肠易激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1、腹痛: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睡眠中痛醒者。
2、腹泻: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粘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粘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粘液。
4、其它消化道症状:多伴胀气或腹胀感,可有排便未尽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
5、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4、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胃肠道动力异常:部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胃肠道通过时间短、结肠收缩增强等肠道动力亢进,部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存在肠道动力不足表现。
2、内脏敏感性增高: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
3、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异常: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直肠气囊扩张刺激所引起的大脑反应区与正常人不同。
4、感染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约 1/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其患病前曾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史,肠道感染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被肠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在病原体已清除及私膜炎症消退后,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样的症状,称之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5、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影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
6、其它因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进食后可诱发或加重其症状,大约有63%的患者会注意到其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发作与进食的食物种类有关,包括高脂肪食物,乳制品、碳水化合物、咖啡、酒精及高蛋白,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乳糖饮食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