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家长带着16岁的儿子小强来到我科就医。刚进门,孩子妈妈就着急地跟我说:“大夫,快看看孩子吧,咋一下子起了这么多疹子,是不是吃啥过敏了,眼看孩子就要开学了,这可急死我们了!”
我先稍微安抚了一下这位母亲的情绪,便对小强的情况进行了询问。原来小强暑假期间跟随爸爸妈妈去北戴河游泳避暑,刚刚下水玩了一个小时,双腿就突然出现红色小疹子,并伴有明显的刺痛感,几分钟后甚至有喘憋等不舒服表现。情急之下,一家人匆忙返京就诊。既往小强对海鲜食物有没有过敏史,家里人也没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慢性过敏性疾病。这时,我便开始仔细地对小强进行查体,确定这些红色小疹子是“刺胞皮炎”。刺胞皮炎除了有过敏样皮损外,还有一些不同于过敏的重要表现:多数皮损出现在接触海水部位,最常见的是双下肢,头面部等不容易接触的部位常常不受累。局部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样损害,严重者可以出现瘀斑、水疱或者大疱。但有一个特点提醒给大家,刺胞皮炎的皮损多数呈点状、条索状,甚至为鞭痕样分布,这一点有利于我们与普通湿疹鉴别。被海蜇蛰伤的部位,皮肤会突然出现闪电样针刺感,数分钟内可能出现瘙痒不适、麻木、烧灼等感觉。
究其原因,刺胞皮炎是由于刺胞动物接触人体时,将刺胞刺入皮肤并将毒液注入人体所引起的皮肤损伤。该病每年夏季是高发季节,常出现于从事水产养殖、捕捞、加工及海中游泳者。常见的刺胞皮炎有海蜇皮炎、水螅皮炎、海葵皮炎和珊瑚皮炎等。被刺胞刺伤后,刺胞会释放毒液注入人体,局部皮肤出现上述皮肤损害。如全身被蛰面积较大,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出冷汗等不适症状,对毒液过敏严重者,患儿可在被刺后出现急性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甚至死亡。而孩子本身代谢毒液能力比成人差,所以,当发现孩子被刺时,应该及时就医。
治疗方法:一旦被刺胞动物蛰伤,首先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等刮去刺胞,并用海水冲洗黏在皮肤上面的刺胞。这里特别提醒家长,一定不要用淡水冲洗,否认会因渗透压骤变促使刺胞释放更多的毒液。然后,尽可能使用明矾水、1%氨水或者10%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中和毒液。之后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改善瘙痒不适。皮损广泛、免疫反应较重、伴发水疱和瘙痒剧烈时建议口服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滴剂或氯雷他定糖浆)。如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喘憋、血压下降时应及时医院就诊抗休克治疗。
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准备带孩子们赶到海边游泳避暑的家长们提个醒,夏季海水浴要选择洁净的海水区,教育孩子在海上遇到海蜇浮游水面切勿用手推移。如果游泳过程中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特征性红斑,伴有瘙痒刺痛不适,应该想到刺胞皮炎的可能,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避免皮损加重,甚至全身中毒症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