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7-08 10:28

  1.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2.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3.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得同步。数次发作以后患者常有体弱,贫血,肝脾肿大。发作次数愈多,脾大,贫血愈著。由于免疫力的差异或治疗的不彻底,有的病人可成慢性。

疟疾有哪些表现相关文章
引起疟疾有哪些原因一:形态在红细胞内发现的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虫种鉴别的重要依据,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的时期称为红内期,这一阶段随着虫体的自然生长,发育,繁殖时期的不同,其形态变化很大(多形性),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发育期,即滋养体期,还有裂殖体期和配子体期。接下来引起疟疾有哪些原因是在用到光学显微镜观察疟原虫形态时,须将薄血膜涂片用瑞氏或姬氏液染色,染色后的疟原虫核变为紫红色,胞质为蓝色,疟
发布于 2024-12-04 11:34
0评论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可传播人疟的按蚊的种类有60余种,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人对疟疾普遍容易感染,多次发作或者重复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则表明感染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疟疾根据病情的发展分为5个时期: 1.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
发布于 2024-12-04 11:41
0评论
.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 2.预防首先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3.根据世界卫生
发布于 2024-12-04 11:27
0评论
一般非典型疟疾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败血症疟疾急起高热,热型稽留或弛张者,类似败血症。但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局灶性炎症或转移性化脓病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流行多在秋收季节,与参加秋收接触疫水有密切关系。临床典型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可供鉴别。 3.丝虫病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
发布于 2024-07-08 10:42
0评论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
发布于 2023-12-19 04:38
0评论
人体四种疟疾在临床表现,病程经过,对药物反应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诊断上应明确患者的疟疾种类。 1.临床诊断要点 ①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 ②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后很快下降,继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h测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则可发现夜间的体温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 ③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叠出现,且有一定的
发布于 2023-12-19 04:51
0评论
【概说】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如邪正相离,
发布于 2025-01-29 03:59
0评论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病原:疟疾的病原体是人类疟原虫,不是所有疟原虫都可以感染人类。可以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引起的临床症状更严重,可以导致多个器官受损,例如脑性疟疾,恶性疟病死率高,其它型很少有病死的。传染源:
发布于 2022-12-08 10:27
0评论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疟疾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需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注重日常饮食,以免饮食不当加重病情。 疟疾宜食食物: 患者的食物宜选清淡爽口
发布于 2025-01-29 03:45
0评论
1、虫媒隔离:灭蚊。 2、休息: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饮食:发热期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精神、神志、尿量、尿色及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在出现消化道出血时,会呈现咖啡样呕吐物及黑便)。 5、对症护理: (1)典型发作寒战期应注意保暖;发热期给予降温;大汗期后给予温水擦浴,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同时应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 (2)凶险发作出现惊厥、昏迷时,应注意保持呼吸
发布于 2025-01-29 04: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