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管腔的狭窄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其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临床症状:颈动脉狭窄症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不易发现,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单眼突然发黑等,如发生在大脑优势半球,可引起语言障碍。这种症状出现仅数分钟,也可数小时,但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或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TIA)。严重者将出现脑梗塞的症状,可引起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盲、感觉障碍等。反复腔隙性脑梗塞除偏瘫、失语外,还可发生血管性痴呆。
辅助检查
1、多普勒超声:为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安全和费用低廉的特点。它不仅可显示颈动脉的解剖图像,进行斑块形态学检查,如区分斑块内出血和斑块溃疡,而且还可显示动脉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动脉内血栓。
2、CTA或MRA: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且能够重建颅内动脉影像。MRA 可以准确地显示血栓斑块,有无夹层动脉瘤及颅内动脉的情况,CTA能发现动脉钙化斑块,对诊断和确定方案有帮助。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DSA 可以详细地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溃疡、钙化病变和血栓形成等;了解并存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 级:①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②中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69%;③重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70%~99%;④完全闭塞。
治疗方法: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TIA 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依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
内科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体重、戒烟、限制酒精消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改善脑缺血的症状、定期的超声检查,动态监测病情的变化。
手术治疗:标准的手术方式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疗效优于内科药物疗法,颈动脉狭窄度为70%~99%的行手术患者明显获益;狭窄度为30%~69%的患者初步认为不宜行CE,如有明确症状可行手术。
介入治疗:分为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术,颈动脉狭窄(70%~99%)伴狭窄同侧症状者适于支架治疗。目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大于98%,并发症发生率为2%~6%,死亡率<1%,说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可能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