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8-14 18:09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为革[1] 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约1~1.5μm宽约0.5~0.7μm,两端染色较深。无鞭毛,不能活动,不形成芽胞。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 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 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F--IB)。抗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有白细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补体结合或间接血凝检测;②毒力V/W抗原,在细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可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W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机体产生保护力。V/W抗原结合物有促使产生荚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故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鼠疫杆菌产生二种毒素,一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质),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组织器官内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应。

鼠疫疫苗相关文章
中毒症状十分明显 染上鼠疫者,在患病的过程中,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谵语,全身中毒症状十分明显,医救不及,迅速大批死亡。 细菌在消化道繁殖,形成人体血栓 鼠疫具有自然疫源性,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他啮齿动物,常借蚤类为媒介而传染于人,首先呈散发性发病,继则流行成疫。鼠疫杆菌在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但在阴湿处、低温及有机物内生存时间较长,在脓液和痰中可存活10~20
发布于 2024-08-14 18:29
0评论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人主要是通过被带有鼠疫杆菌的鼠蚤叮咬而感染。与病鼠的皮毛、血、肉或鼠疫病人的血、痰、分泌物等接触时,鼠疫杆菌也可以经皮肤微小伤口侵入人体。细菌进入人体后循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并在那里生长繁殖,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人局部淋巴结剧疼痛,疼痛之烈可致患肢呈强迫体位,同时还会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此型鼠疫称为腺鼠疫。       如果细菌从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会发生败血型
发布于 2024-08-14 18:36
0评论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1.灭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
发布于 2023-12-02 05:15
0评论
感染鼠疫的三大类型的主要症状 (1)腺鼠疫的主要症状:腺鼠疫是由传染性跳蚤咬伤造成的最常见的鼠疫类型,是鼠疫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型。鼠疫菌通过咬伤部位进入皮肤并通过淋巴系统到达最近的淋巴结。由于鼠疫菌将在此处大量繁殖,淋巴结因此变得红肿。肿胀的淋巴结被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剧烈疼痛,非常痛苦,并且会在感染晚期作为开放性溃疡化脓。 (2)肺鼠疫的主要症状:肺鼠疫是鼠疫的最致命和极少见的类型。通常肺鼠
发布于 2024-08-14 18:16
0评论
流行性出血热是鼠疫吗?流行性出血热不是鼠疫。虽然都是由老鼠传播,但是流行性出血热并不是鼠疫。实际上,出血热是医学上对一系列由病毒引起的,有发热和出血症状的疾病的统称,一共有十几种之多。我国已知只有三种病毒引起的出血热,而其中又以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最多。因此,流行性出血热一般指的就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而鼠疫则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它的烈性
发布于 2024-07-23 09:22
0评论
鼠疫多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病菌后,病人多在2-8天后发病,发病时会出现低热、淋巴结肿痛、头痛、困倦乏力、恶心呕吐症状。因受疾病影响,很多患者都会心烦气躁,食欲不振。病情加重后,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比如淋巴结水肿、化脓、破溃等。若治疗不当,会继发败血症或者肺炎。部分并发败血症的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昏迷症状,而部分并发肺炎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和搜、咳
发布于 2024-08-14 18:22
0评论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民间俗称“黑死病”,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面对突然爆发的鼠疫疫情,人们在感到恐慌的同时,也在对曾经是瘟疫代名词的鼠疫表示极大的关注:这种古老的疾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有哪些?该如何进行科学防治?鼠疫的病原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卵圆形。耐寒冷和潮湿,在-30℃仍能存活,但对一般消毒剂抵抗力不强。煮沸1-2分钟或日
发布于 2023-02-07 03:57
0评论
1.间接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家栖鼠→家鼠蚤→人; (2)人→人蚤→人(肺鼠疫、咽喉鼠疫、扁桃体鼠疫); (3)人→人(肺鼠疫、咽喉鼠疫、扁桃体鼠疫); (4)野鼠→野鼠蚤→家鼠→家鼠蚤→人; (5)野鼠蚤→半家栖鼠蚤→家鼠蚤→人; (6)野鼠→野鼠蚤→人; (7)野鼠→人(直接接触野外病死动物); (8)野鼠→家、野栖食肉动物→人; (9)野鼠→野外放牧时的家畜→人(接触和宰杀病畜)。
发布于 2023-12-02 05:35
0评论
(一)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
发布于 2023-12-02 05:22
0评论
典型症状:乏力(60%)毒血症(55%)烦躁不安(54%)神志不清(51%)呼吸困难(51%)低热(51%) 潜伏期: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1.轻型 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 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
发布于 2023-12-02 05:2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