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很多非专业人员都讲不清,到底什么是所谓的“携带者”呢?这个概念十分有必要跟大家讲清楚。
我国乙肝过去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母婴传播,由于过去对乙肝母婴传播没有科学的认知,更没有有效的阻断方法,因此这是一个主要的感染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乙肝还可以通过输血、性传播及其他密切接触传播。
5岁以前感染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会成为慢性感染者。5岁以后感染,绝大多数呈急性过程然后自愈。
乙肝病毒长期潜伏体内则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这其中的一小部分表现为肝脏的损伤,也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明确的肝脏炎症,则属于所谓的“携带者”。
携带者又分为两种情况:
①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核磁等)检查均正常,但HBV-DNA(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呈阳性(大于最小可检测值),这种情况被命名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携带病毒,而且往往水平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同时也有一定的潜在危险,病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展。
②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核磁等)检查均正常,同时HBV-DNA(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呈阴性(低于最小可检测值),这种情况被命名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由于乙肝病毒阴性,因此不具有传染性,同时潜在危险较小,病情相对稳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1.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这三种状态下转换。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检测,明确自己所处的不同状态。
2、不同状态的转换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情绪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免疫状态的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患病状态。
3、既不可麻痹大意,又不必过分紧张。处于“携带者”状态,不管是哪种“携带者”均表示目前肝脏并无炎症活动,也就是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不必过分紧张,寻求过度的治疗。又不可高枕无忧,从而忽视了定期的病情监测。
4、携带者原则上不建议采取治疗,第一个原因是目前对于携带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尚无有效方法可使“携带者”变成“非携带者”。第二,携带者采用抗病毒等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甚至会造成继发耐药等不良后果,所以冒然治疗很可能比不治疗还要糟糕。
5、对于携带者建议每半年至少系统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肝功能,血常规、B超。强烈建议到专科医院并采用敏感的试剂进行规范检查。
本文系杨华升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