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03 14:31

  秋燥症是指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缺乏水分,人体吸入干燥空气后所致的一种秋日病。中医学称之为燥邪,认为其性干涩,易伤津液、肺脏,且多从口鼻而入,致病多从肺卫开始。由于患者感受燥邪的时间不同,故有温燥、凉燥和内燥之分,诊治、用药时应该区分开来。

  温燥:润燥止咳,生津退热

  不少人入秋后会出现口唇干裂、口渴咽痛等症状,会自行到药店购买降火药服用。医生提醒,服用药物不当有可能加重症状,出现干咳无痰、呼吸不畅、小便短赤和大便秘结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出汗和头痛等症状,应当事先咨询医生。中医学认为,温燥为初秋之主燥,症见口唇干裂、鼻燥出血、口渴咽痛、眼红目眩;毛发干枯、指甲反翘、小便短赤、大便结粒;或伴有发热、出汗和五心烦热等温热症状。治疗原则当为润燥止咳、生津退热。处方用药可用润燥退热汤加减。此外,还可用利咽清凉饮或葛根山药降火汤等煎服。成药可口服喉痛灵冲剂、化燥祛热口服液或润燥解热降火丸等,口唇裂者可涂甘油制剂护理。

  凉燥:利咽润喉,清凉化燥

  而从中秋进入深秋,天气转凉,中医学认为,此时凉燥为主燥,症见唇干舌燥、鼻干结痂、痂难脱落、口渴咽干、咽痛声嘶、毛发干涸、小便赤长、大便干燥;或伴有发冷、无汗和手足冰冷等凉寒症状。治疗原则当为利咽润喉,清凉化燥。处方用药可用甘草固卫化燥汤。此外,还可用温凉生津散或冬瓜淮山润燥汤煎服。成药可用凉燥丸、利咽润肺冲剂和二地化燥散口服。口唇干燥者可用润唇膏。凉燥者可吃黑木耳、金橘、胡萝卜、苹果、莲藕、石榴、红枣等。当然,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莲则可能助火生痰,对预防秋燥有负作用。

  内燥:生津补血,补阴祛燥

  除温燥和凉燥外,秋季常见的还有内燥。内燥为病后之主燥,中医学认为,汗吐下太过,伤耗津液;或失血太多、久病耗伤津血、热病伤阴后所致的秋燥为内燥。症见口唇干涩、鼻干息微、口咽生疮、触之剧痛、畏惧进食、毛发脱落、小便无力、大便不出;或伴有心悸、胁痛、腹胀、哮喘和尿少等五脏内燥症状。治疗原则当为生津补血、补阴祛燥。处方用药可用安补五脏汤加减。成药可酌情使用归脾丸、肾气丸、补心丹或六味地黄丸等。外用清秋润唇膏。需要提醒的是,秋燥症并非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故无须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

秋燥症的三大区分相关文章
近日来,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骚扰”自己一番,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中“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声音沙哑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
发布于 2024-12-03 14:10
0评论
1、西瓜 立秋,按照传统习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热,而且还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相传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瘌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立秋之后吃西瓜
发布于 2023-12-18 17:36
0评论
多喝水是润肤大前提 多喝水是保持皮肤润滑柔软的首要前提。进入秋季后,人们更应注重调节身体和保健养生,而养生保健更是以肺脏保健列为首位。调查发现,多喝水是秋季养肺最简单的一招。秋季气候干燥,人体会大量损耗水分。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为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此外,
发布于 2024-12-03 14:03
0评论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 凉燥 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
发布于 2023-12-18 17:56
0评论
秋天一到,很多人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眼干,皮肤干,口干舌燥,等等。中医称之为“秋燥症”。秋季养生贵在“养阴润燥”。饮食上来讲,“少辛增酸”是秋季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即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果蔬,选择具有养阴润燥功效的食物。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应多吃白色食品。如:梨味甘、微酸,性凉,有润肺清心、止咳化痰、生津润燥、滋阴降火等功效,可解疮毒、
发布于 2022-12-04 21:06
0评论
五彩蜜珠果 配料: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l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5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姜爆鸭 配料:鸭半只,姜,青椒,葱蒜,豆豉,辣椒酱,甜面酱。 做法:鸭子剁
发布于 2023-12-18 17:29
0评论
干燥综合征与秋燥的区别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干口燥。临床上病人出现唾液及泪液分泌减少,表现为眼及口的干燥。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腺体外的脏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肌肉、关节、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因唾液腺病变而出现的口干、多发性龋齿、腮腺炎等症状,称为口干燥症。因泪腺受累使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从而出
发布于 2024-12-17 21:43
0评论
秋燥咳嗽,常见于气候干燥之秋季,症见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带有血丝,舌质干红,苔薄黄,治宜养阴生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药选: (1)二母宁嗽丸:主治久咳不愈,干咳痰黄,黏稠难咯,喘息气逆,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组方: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蒌子、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五味子(蒸)) (2)鸡苏丸:主治咳嗽气急,痰
发布于 2023-01-26 16:30
0评论
秋燥咳嗽,常见于气候干燥之秋季,症见咳嗽日久不愈,痰稀黏稠,或痰中带有血丝,舌质干红,苔薄黄,治宜养阴生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药选: (1)二母宁嗽丸:主治久咳不愈,干咳痰黄,黏稠难咯,喘息气逆,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成人每次1丸(9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组方: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蒌子、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五味子(蒸)) (2)鸡苏丸:主治咳嗽气急,痰
发布于 2023-02-18 13:16
0评论
燥邪温凉有区分 “燥邪”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临床根据其寒热性质不同,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多发生在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时,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红苔燥、脉数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时,除干燥症状外,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
发布于 2023-12-18 17:4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