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
如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不少家长“唯成绩论”,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以大学生为例,心理问题最集中爆发的时段是在入学之初。”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林勇强主任医师说,曾经有一位父亲送孩子入学报到,结果在坐火车回家的路上,竟然收到了孩子自杀的噩耗。“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大学时期引起的,而是中学时期的‘历史问题’所致。”林勇强说,“所以,目前我们对学生心理疾病根源的研究采取‘往前查’的做法,了解学生自出生开始的成长环境、学业压力对他们心理的影响."
2.官员
近几年来官员心理病问题日益凸显,仅今年,见诸媒体的官员自杀事件已经超过两位数。林勇强认为,现在社会对官员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他们的工作压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导致“官心病”频发。“在问责制的压力下,官员干部焦虑和压抑情绪明显严重,社会应对官员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重视。”贾福军指出:“目前广东已经推行一些保健措施,如到机关单位进行心理讲座及培训,推出《干部保健手册》等,对干部心理进行积极干预。”广东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尹冬梅表示,目前广东专家学者已组成心理疾病干预联盟,对官员等特定人群精神疾病进行研究。
3.全职太太
不少职业女性在告别职场成为全职太太后,容易变得“脆弱”而成为“绝望主妇”.调查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咨询者中,全职太太竟然占20%,成为咨询大军的骨干。陷入心理困境的全职太太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社交圈变狭窄,甚至变成“宅妇”,无法从更多外界“支点”的评价中感知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因而慢慢失去自信。二是缺少职场竞争和兴趣爱好的培养等“外力刺激”,让她们不善于应对逆境。
4.老年人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抑郁症患者在不断增加。老人得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出行不便、身体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以及对衰老和死亡的畏惧,因身痛而生心病。此外,一些在养老院生活的长者缺乏子女的关心,也使得他们精神抑郁。和身体疾病相比,老人的心病难以被子女及时发现,因此发病时往往难以获得及时的救助和治疗。专家建议,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疾病,避免造成恶性循环,同时子女要多陪陪老人,孙辈、宠物都能起到疗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