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丹毒丝菌(以前称隐袭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不活动的微嗜氧杆菌,分布于全世界。它主要是腐生性的,然而它可感染各种活的动物包括昆虫、贝壳类动物,鱼、鸟和哺乳动物(特别是猪)。人的感染主要是职业性的,典型的是用手操作可食或不可食动物,如感染的动物尸体,提取的产品(油脂,肥料),骨,壳时被刺伤而感染,非皮肤感染罕见,通常有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丹毒丝菌病病因
发布于 2024-12-14 17:51
丹毒丝菌病病因相关文章
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病灶,预防小腿和面部丹毒。避免接触受丹毒丝菌污染的肉、鱼、贝类等食物。有皮肤伤口应尽快处理。对于高危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如厨师,肉类加工及渔业工作人员等。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丹毒丝菌病西医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如若有全身症状出现或表现严重者应给予相应的支持疗法。
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青霉素G2.5万~3万u/kg,静脉或肌肉注
发布于 2024-12-14 17:58
0评论
接触性皮炎有接触病原的病史或是有刺激物的接触,虽然又痛又痒但是没有触痛的症状,皮损瘙痒明显但无全身症状。
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局部症状为红肿,境界不清,浸润深,化脓明显的皮肤炎症。
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病损为水肿性,边缘不清的丘疹,没有触痛的症状
发布于 2024-12-14 18:19
0评论
1.活检
厚皮片培养分离红斑丹毒丝菌优于病损扩展边缘处的针刺吸取物培养,从磨损鲜红的丘疹所获取的渗出物作培养也具有诊断价值。
2.细菌分离试验
为诊断丹毒丝菌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需从血液或滑膜液分离细菌。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试验
编码为16srRNA的红斑丹毒丝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PCR扩增试验有助于快速诊断。
发布于 2024-12-14 18:05
0评论
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表浅蜂窝织炎,但也可以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中医称为流火。
本病多见于小儿及老弱、营养不良、酒精中毒、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局部因素为肾性水肿或淋巴引流不畅,使易感性增强。直接原因常由于皮炎、脓疱病或皮肤癣菌病继发感染引起,如耳及鼻前庭的感染病灶可引起颜面丹毒,足癣则常是小腿丹毒的主要原因。婴儿好发于腹部,儿童多见于脸部及耳部。成人则以小腿部多见。B型链球菌
发布于 2024-12-14 18:12
0评论
并不是所有人都容易感染丹毒,丹毒出现是有其原因,丹毒的病因:
1、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2、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
3、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4、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
5、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郁阻肌
发布于 2025-01-02 07:32
0评论
丹毒会造成持续性的水肿出现,最后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也可造成部分位置的出血性坏死,对于该病的治疗需要注意,选择青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一般在十到十四天,如果过敏就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对于出现损伤的部位应该使用抗菌的药物,同时利用减压治疗来减轻水肿的情况,能够有效的预防丹毒复发,若果对于这些治疗都没有作用并且持续性的水肿情况,就需要到整形外科中去进行治疗。
3对于丹毒应该要积极预防。找到可能会诱使
发布于 2024-10-05 06:33
0评论
念球菌病发病机理较复杂,受三方面因素影响。①机体方面:首先是细胞免疫缺损,表现在对念珠菌抗原皮试无反应性,体外受念珠菌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合成减少或缺乏。其次是吞噬细胞数量减少,趋化性丧失,吞噬和杀菌能力下降。此外,髓过氧化酶缺乏、转铁蛋白降低和血清铁升高,锌离子缺乏、高血糖、维生素A缺乏和皮肤损伤等都能诱发念珠菌病。
②菌念珠菌病体方面:白念珠菌孢壁主要由糖原、
发布于 2025-01-27 01:34
0评论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中医学认为,丹毒多因血热内郁,外感毒邪,侵犯肌肤,或因肌肤破损,感染毒邪,毒邪乘隙而入,郁蒸血分所致。
丹毒却并不是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所以相信大家有了对丹毒的初步了解,就会明白丹毒是不会传染的。
发布于 2024-06-19 16:12
0评论
丹毒的原因: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属于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还有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丹毒多见于春秋两季,是一种急性的皮肤热毒病症,以皮肤患处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
发布于 2024-07-11 08:07
0评论
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丹毒的复发可引起持续性局部淋巴水肿,最后结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纤维化,称为慢性链球菌性淋巴水肿。乳癌患者腋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由于淋巴淤滞
发布于 2024-08-27 20:1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