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表浅蜂窝织炎,但也可以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中医称为流火。
本病多见于小儿及老弱、营养不良、酒精中毒、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局部因素为肾性水肿或淋巴引流不畅,使易感性增强。直接原因常由于皮炎、脓疱病或皮肤癣菌病继发感染引起,如耳及鼻前庭的感染病灶可引起颜面丹毒,足癣则常是小腿丹毒的主要原因。婴儿好发于腹部,儿童多见于脸部及耳部。成人则以小腿部多见。B型链球菌感染皮肤后经2~5天的潜伏期,突然寒战发烧,高时可达40℃,伴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皮损起初为红肿斑片,浸润增厚,表面紧张光亮,境界清楚,并可向四周蔓延,可从一侧颊部扩展到另一侧,或可在附近出现新的红斑再与原病损相连。病情严重者在红斑中间出现大疱或血疱。水肿程度视发病部位而不同,如眼眶部肿胀最明显。蔓延速度则视感染之轻重,患者在抵抗力以及治疗情况而不同。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血分有热,更兼火毒侵袭,或皮肤粘膜破损,邪毒乘隙而入,火热邪毒郁于肌肤,经络阻滞,气血壅遏而成。其中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胁者,多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则多由胎毒内蕴,外邪引动而发。
[辨证论治]
主症:发病急速,皮肤红肿热痛,状如云片,边界分明是本病的特征。初期以寒战、高热、全身不适为主,并伴有头痛、口渴、呕吐和厌食等症状;继则局部皮肤一片鲜红,色赤如丹,边界清楚,按之灼热,边缘略高于皮肤表面,并很快向四周蔓延,其患部皮肤中间由鲜红转为暗红,可有小片表皮脱屑,或见大小不等黄色水泡,溃烂流水,疼痛作痒。如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痉厥,为邪毒内攻之象,乃属危急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