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治疗肝癌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适应症、具体操作技术和疗效已得到同行业的普遍认可,并纳入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癌诊治规范。
I.射频(RF)
射频(ridiofrequendcy ablation,RF)是近年来应用于肝癌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影像学方法将电极针引入肿瘤组织,通过射频产生离子震荡和热量,使电极周围组织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因其定位准确,创伤小,破坏彻底,疼痛轻,恢复快,已成为肝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于2000年开展了这项技术,至今已用射频治疗肝癌10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II.治疗原理
癌细胞的耐热性比正常组织细胞差,局部加热到39-40℃可使癌细胞停止分裂,41-42℃可使癌细胞的DNA破坏,甚至细胞死亡。高频射频波(460kHz)可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体振荡,离子相互撞击可产生80-100℃的局部热量,可迅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当温度不足以引起坏死时,可以引起另一种形式的细胞死亡--调控。被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而具有肿瘤苗头的作用,从而起到特殊的抗肿瘤作用。射频治疗还可使肿瘤周围组织凝固、坏死,形成反应区,从而阻断肿瘤血供,防止肿瘤转移。对肝脏的医疗状况有很好的了解,对不能耐受手术者也有很好的效果。
3.操作方法
进行射频治疗时,常规准备全身麻醉和开放器械,以备不时之需。然后在超声引导下放置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插入一个或两到三个穿刺针。射频能量是预先设定的,计算机监测能量输出、组织阻抗和治疗时间。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一次或两次就足够了。对于直径大于5厘米的肿瘤,在不同层次、不同方向、适当地进行多次穿刺。
4.疗效判定
术后2个月复查
(1)患者全身情况,如精神萎靡、血液循环不良、肝区疼痛不适等,均有改善。
(2)实验室AFP结果正常。
(3)超声检查病灶近期高热,无明显血流信号,治疗后高热无声病灶比治疗前大。
(4)螺旋CT扫描病灶低回声,增强扫描后病灶无增强,治疗后低回声无增强病灶比治疗前大,等四项标准来判断治疗效果好坏,依次分为效果好、部分有效、无效,然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
五.治疗效果
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可与手术相媲美。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靠近大血管、胆管、胆囊和肠管等器官的肿瘤,开放式射频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VI.并发症
经皮穿刺射频和其他各种微创治疗最严重的两个并发症是:穿刺部位出血和腹腔器官损伤。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及时进行开腹探查以止血或修复损伤。
其他轻微的并发症,如皮肤烧伤、局部疼痛、胸腔积液、术后发热等,可通过对症治疗得到改善。
VII.镇痛措施
最初的手术病例只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大多数病人能耐受,但疼痛较重,有时影响治疗效果。后期总结经验,术前常规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芬必得25mg,术中给予充足的氧气、心电监护,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缓慢持续镇静。当出现恶心、呕吐、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时,加强对症治疗,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明显减轻,这些都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疼痛一般都能忍受,不提供止痛药,避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