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1 21:52

肝胆外科为一名17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脾脏巨大囊肿引流术,患者恢复良好,术后7天出院,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该患者是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上腹部隆起近一年,进食后有明显的饱胀感,并能摸到一个小孩头大小的圆形肿块。该患者是我院收治的第一例脾脏囊性占位的患者。通过查阅文献,我们了解到该病比较少见,国内只有两家医疗机构报道过几例,除了第二军医大学有一例微创治疗外,其他都是采用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术,但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个17岁还在发育的女中学生来说有两个缺点:一是会在腹部留下一个长约20厘米的疤痕,二是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

肝胆外科医护人员群策群力,反复查阅资料,与多个兄弟单位协商,经过充分讨论和准备,在排除脾包膜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脾囊肿开腹引流。李虎成主任在麻醉科刘秀珍副主任的密切配合下,只在患者腹部做了两个1厘米和两个0.5厘米的切口,就将囊肿内的液体引出3500毫升,同时切下约10×8平方厘米的囊壁,打开囊肿的窗口,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上皮样囊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当晚即下床活动,第一天早上开始进食,术前进食后饱胀感完全消失。

术后3天拔除引流管,饮食和活动恢复正常。术后7天,B超和CT检查表明,囊肿腔明显缩小,脾脏基本恢复正常大小,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完全正常。显微镜下穿刺抽出部分囊液 腹腔镜下脾脏囊肿开腹引流术,充分发挥了腹腔镜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解剖清晰的优势,既保留了脾脏的功能,又达到了美观的效果。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使我院的微创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今后开展腹腔镜脾脏手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腹腔镜下的脾脏巨囊肿是如何成功实施的?相关文章
日前,患者常喜辉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充满感情的309医院肝胆外科,满意地回到山西老家。据悉,这是我院实施的首例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也是我院首次收治“高雪氏”病患者。患者系37岁壮年男性,因反复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检查发现脾脏肿大,但原因不能确定。从此,患者辗转于大江南北,经过协和医院、301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多家医院反复多次的检查,确诊为“高雪氏”病。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家
发布于 2022-12-11 22:32
0评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社会效益显著。尤其在胆囊和脾脏等有蒂器官,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优势明显。自1991年澳大利亚里斯本皇家医院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以来,经过外科专家们的共同努力,LS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腹腔镜实质性脏器切除手术之一。刘辰副教授师从全国著名外科学专家倪泉兴教授,致力于胰腺肝胆肿瘤的免疫研
发布于 2023-02-02 16:02
0评论
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技术的提高,胰腺肿瘤的腹腔镜治疗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我院于3年前即成功开展该手术,目前已有10余例患者受益。腹腔镜技术较之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胰腺肿瘤有较好的手术视野,术中出血少,创伤极小,保脾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009年11月2日,我院普外科在韦军民主任指导、陈剑主任医师与贺修文主任医师配合下成功给一例胰尾部肿物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手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
发布于 2022-11-25 02:11
0评论
一、哪些脾脏肿大需要手术并非所有脾脏肿大均需手术切除,具有手术指征的有:(1)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者,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动脉瘤、脾动、静脉瘘及脾静脉血栓等引起充血性脾肿大者;(2)脾脏原发性肿瘤;(3)脾脏囊肿;(4)脾功能亢进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脾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全血球减少症、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等。脾脏肿大的患者时,首先应结合自身的
发布于 2023-03-18 10:06
0评论
需要外科治疗的脾脏疾病有多种。肝硬化门脉高压常引起脾脏肿大、脾脏功能亢进并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倾向。血液病也可以导致脾脏肿大、血小板减少。脾脏自身实体肿瘤及囊肿有引起脾脏破裂出血的风险。外伤常导致脾脏破裂出血。以上情况均需要行脾脏切除手术。传统的开腹脾脏切除术需要在左上腹切开皮肤20厘米左右,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在熟练掌握传统的开腹手术基础上,目前我科广泛开展了腹腔镜微创脾脏切除手术,只需
发布于 2023-03-18 12:16
0评论
新华医院普外科近日成功进行一例高难度腹腔镜胰腺囊肿切除。在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新华医院普外科利用其雄厚的微创外科技术实力,又再次向胰腺外科进军,填补了医院腹腔镜胰腺外科的空白。顾老太半年前常感明显上腹胀痛,在当地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尾部占位性病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考虑到自己年事已大,身体又不怎么好,就采取了保守治疗。但是半年以来,症状逐渐加重,
发布于 2023-02-28 23:11
0评论
4月11日,经过3小时50分钟的鏖战,一个直径8.6cm的肝血管瘤从患者王××的肝脏上顺利摘除,肝胆三科又一次挑战我院腹腔镜微创外科极限,将我院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患者为46岁中年女性,来自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半年前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血管瘤,直径约4.6cm,两周前复查发现肿瘤生长迅速,已经压迫胃小弯侧,进食后腹胀、腹痛明显加剧。由于血管瘤已经跨越左肝
发布于 2022-12-11 21:47
0评论
脾脏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属于临床罕少见疾病。自Rokitansky等于1861年首次描述脾脏错构瘤以来,国内外文献陆续后零星的个案或小数量病例报道。因脾脏肿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于延误诊治,但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脾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一)主诉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1周。(二)病史患者女,54岁,1周前查体超声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无任何不适症状。(三)体格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四)
发布于 2022-10-02 19:18
0评论
10月28日,随着一个直径5cm的肝血管瘤从患者的体内顺利被取出,我院首例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手术由我院移植中心肝胆外科成功完成。该项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我院腹腔镜下肝血管瘤治疗的一项空白,标志着我院微创外科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肝血管瘤是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的良性肿瘤,巨大血管瘤就像在人体内放置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外力冲击容易导致破裂,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传统手术方法是开腹手术切除
发布于 2022-12-11 22:47
0评论
最近成功开展了几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及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LSPDP)。开始看片子觉得该病灶做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患者很年轻,保脾愿望强烈,于是答应尝试保脾。做下来以后,感觉腔镜下分离脾血管、游离胰腺、以及切除的整个过程还是相对比较顺利的。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对维持人体正常血细胞水平、免疫功能等有重要的作用。保留脾脏
发布于 2023-02-02 12:5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