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有些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是指手术前的准备阶段,也是手术后的关键阶段。"围手术期 "是指手术前的准备阶段,也是手术后的关键阶段。围手术期是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一段时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现在,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术方法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期(术前准备)。10-15天;手术中期(住院治疗)。8-10天;以及术后(术后随访)。3-6个月。
手术前包括抗感染治疗,采用常规剂量的口服抗生素,适用于所有患者;抗过敏治疗,采用外用鼻腔喷洒激素,如柏克钠、库拉索,口服强的松,适用于有过敏因素的患者。上述药物治疗可减轻鼻腔、鼻窦粘膜水肿,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手术中期,即住院治疗期,首先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CT、血液检查、心血管和重要器官功能检查,全面评估每个病人的系统状态,做好充分准备,降低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同时对患者的病情、手术目的、方式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后果进行尽可能详细和通俗的解释,使患者有心理准备。住院期间的术后处理包括24小时拔除鼻腔填塞物,收缩鼻腔粘膜,吸痰,清除血痂,手术腔冲洗和药物灌洗。
手术后期通常是患者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而重视程度不够是疾病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手术腔清洗阶段,大约持续10-14天。多数患者出院前鼻腔、额隐窝、上颌窦基本清洁,窦腔内可有少量积血,但手术区粘膜恢复期仍会有较多分泌物。手术后上皮形态改变,粘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裂隙层减少,纤毛摆动能力下降,分泌物形成的结痂和血块阻碍纤毛运动,影响粘膜恢复。需要及时清除分泌物和结痂,以保持术腔的清洁。第二阶段是粘膜退缩竞争阶段,大约需要3-6个月。在这个阶段,术腔粘膜可能会形成水泡和颗粒,阻碍了粘膜的正常上皮化过程,会造成局部粘连,阻碍窦腔的引流,导致疾病复发。需要定期检查,及时清除水泡和颗粒,分离粘连,拓宽中鼻道和各窦口。第三阶段是完成上皮化作用。如果前两个阶段能及时跟进,出现问题能及时处理,术腔粘膜就能完全上皮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是手术治疗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希望患者能充分重视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尽快治愈疾病,享受美好生活。